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

世界历史 2022-07-27 16:58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宰相刘罗锅”,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五个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双元制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大家很熟悉,第一大贪官,被抄家时家产多达数亿两。但是和珅真的跟电视剧里面塑造得这么不堪吗?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

  和珅身材高大样貌甚伟,曾经担任的贴身侍卫,青年入仕,精明能干,精通汉、满、蒙语言,曾经担任内阁,学识这方面那是妥妥的学霸。

  后来担任军纪大臣,跻身领导班子核心,通晓军事,善于谋略。

  和珅入职期间,陆续担任户部、吏部、尚书。同时还掌管着藩理院,和步领衙门。

  当时全国的财政、官吏的任免、全国的刑法、同时外交以及京城的防务全在和珅手里。可以说和珅掌管着清王朝最核心的部门,权势之大,清朝罕有。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毫不为过。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绝非。

  乾隆不是傻子,如果和珅各项政绩平平,只懂得,怎么会把清王朝最重要的部门全交给他?

  根据历载,和珅在外交方面颇具天赋,在和英国人、西藏等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外交当中政绩突出。

  文学方面,和珅兼领内阁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并且保护了《》的原版没有被销毁。

  和珅前期担任期间整顿吏治,期间改革税务,使得国库充裕。

  这为征大小金川平西南叛乱提供了大量平叛资金。稳固了清朝的统治。

  可以说,和珅的本领那是相当大的。只是到了中后期和珅开始逐渐堕落,大兴贪腐之风,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清官?刽子手?

  ,字崇如,号石庵,是首席刘统勋的长子,生于官宦世家。刘墉自诩清流,是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读了这么多年书所形成的价值观。

  因为刘墉出身名门,所以他考中后在前期被乾隆一路提拔,春风得意。

  加之乾隆也很欣赏刘墉的学识,也在朝中担任过大学士。后来被乾隆下放到江苏做学政,就是负责江苏地区的教育。

  一开始刘墉很积极,但是到任后发现学政权利很小,同时他一在这个岗位上停留就是好几年。无奈之下,刘墉想了个办法,要引起乾隆对自己的重视,自己找机会立功被调走。

  但是江苏地区百足,再说他一个学政,没权管的事也少,想立功引起乾隆注意太难了,这时候突然发生的一件事让刘墉看到了希望。

  当时有一名监生因为抗粮不交被捕入狱,因为学政负责管理教育,监生就是现在的大学生,这件案子也就由刘墉去审理了。

  在审问过程中,刘墉无意间发现了此人之前写过抱怨清朝、类似反清复明这类的话,这立马引起了他的警觉。

  因为在当时,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百姓普遍有些怀念,当时民间“反清复明”的势力依旧存在。

  这名监生的这一举动让刘墉看到了立大功的希望,他立刻将此事添油加醋地向乾隆汇报。

  这果然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下令彻查此事,这也就是清朝早期的“”,后来刘墉因为有功,被调往山西太原担任太原知府。

  后来刘墉又被调往其他地方担任学政,刘墉再次故技重施,发现一名举人在诗中赞美明朝,刘墉再次报给乾隆帝,随后这个举人以谋反罪被诛灭九族,几百人被杀。

  其实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借古讽今,文人写文章都爱用。毕竟明朝存在了两百多年这是既定事实,不可能完完全全在所有文章里把明朝规避掉。

  在此之后刘墉又接连挑起了数起“文字狱”,导致数千人被杀,被流放的也不计其数,甚至是诗句当中出现了“明”这个字也会被借题发挥,这一事件导致当时的广大的学子文人人心惶惶。而刘墉自己却备受乾隆赞赏,一路官运亨通。

  刘墉和和珅的区别

  两人是迥然不同的为人风格,刘墉和和珅的区别就是刘墉是理想派,他觉得为官就应该清正廉明,那是因为他刘墉没有经历过社会底层的毒打。

  和珅属于现实派,他是从乾隆的一个贴身侍卫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位置。

  他明白现在的官场上最需要的不是那些圣人之言,而是钱和权利,因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像刘墉一样两袖清风。

  其实清朝到了乾隆年间,看似是太平盛世,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粉饰太平。这时候的清朝,武备松弛,统治黑暗,官员贪腐成风。

  乾隆后期西北地区的一个贪腐案牵连出两百多个贪官。对此,刘墉这类的清流的建议是,按照大清律法,全部处死。

  但是和珅和他的看法完全相反,只建议惩处几个领头的首犯。其余的根据贪污金额的多少进行相应的流放、降级、罚俸等惩罚方式。乾隆对和珅的看法表示赞同。

  因为当时清朝的官员俸禄其实不低,但是也不能保证基本生活。但是这些人做官是为了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再加上当时贪腐成风的风气。

  所以贪腐案在乾隆那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如果把这些贪官全杀了,这个地方就乱套了,新上任的官员敢保证做得要比上一任好吗?能做到一分不贪吗?

  和珅是靠着溜须拍马和收受贿赂走向权利的顶峰的,刘墉则是踩着自己踩着这些靴子的鲜血一步步地走到了京城并且担任要职。可笑的是史书对于和珅的贪腐描写得细致入微,对和珅的能力一笔带过。

  对刘墉大兴文字狱轻描淡写,几句话便是那几千无辜性命的概括,却对他两袖清风大肆赞扬。

  大家只记得那个两袖清风,为民请命的刘墉了。但是他真的配得上好官二字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