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么削弱宰相权力的?用了什么方法?
众所周知在古代之下便是宰相了,宰相的权利太大,那么是怎么削弱宰相权力的?用了什么方法呢?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上皇位后,立即封为昭文相,为史官相,为集贤相。他们三人都是五代时期的旧臣,尤其是范质,他可是的托孤重臣。为此,对他们都有很深的忌讳,当初重用他们,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迫于时局的需要而已。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太祖对他们的权力以及百官之首的身份备感不安,终究不是自己 的心腹,难免会夜长梦多。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早朝上的宰相范质上殿奏事,太祖仍然照例赐座。
太祖说:“我最近视力有些模糊,眼睛有些昏沉,请把奏章拿近来我看。”范质想都没想便离开了座位,没想到这一离开座位,便再也坐不回来了。当范质走近太祖时,那些太祖早已暗中嘱咐的宦官,趁机撤去了宰相的座位。
等范质转过身回来后,他刚坐的那把椅子居然不翼而飞了, 当下就明白了一切。此后,宰相们只能同寻常官员一样站着与皇帝说话了。
为了彻底分割宰相手中的权力,高明的宋太祖先后设置了 “二府”与 “计相”。
二府,指的是之外,还有一个枢密院,形成中书省与枢密院两府相互牵制的局面。在五代时期,枢密院的权力在宰相之上,意思是宰相之中的宰相。
宋太祖时,将枢密院的权力改为执掌调兵大权,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令,都由枢密使主持,与宰相对峙。太祖又巧设制度,每当人朝奏事时,就让两府错开,互不相见,各说各的。
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在双方的奏折中对比分析,掌握实情。宰相的兵权因此而被分割了。
旧制时,宰相统辖军、政、财权。宋太祖时,设三司使,夺其财权。
所谓的三司,原属于旧制官职,主要负责盐铁、度支、户部,平衡全国的 财政收支。太祖故意把三司的地位提高,号称“计省”,由三司使来主持三司的政务,他的地位仅次于宰相,因此也被称为“计相”。宰相的财权就这样被剥夺了。
经过一番处心积虑的大改革,宋太祖觉得自己的宝座已经稳固了,终于可以睡个安稳的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