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吴起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在 战国时期,就是传奇的存在,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吴起是战国初期曹县人,他父亲相当有钱,是个大财主真正的土豪,可是吴起这个人热衷于功名,到处求官,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把老父的家产败得倾家荡产,结果也没弄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职,还受到了周边邻里的讥笑。吴起一怒之下,就杀了好几个嘲讽他的乡人,于是就开始出门逃亡,临走前发誓说今生若不成名,决不再回故乡。
一开始他拜在了大儒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礼教,准备学成之后到哪个诸侯府上当个主持祭典的礼官,就像在做大司寇那样。没想到吴起老母去世,吴起却没有回家奔丧,曾申认为他为人子大不孝,不配成为儒家弟子,就把他给赶走了。吴起于是跑到鲁国,在鲁国娶了个邻近的老婆,后来齐鲁两国交战,鲁公知道吴起是个人才,就想用他为将来抵抗齐国,可是犹豫再三,就因为吴起妻子是齐国人,怕吴起受他老婆影响不能一心一意为鲁国作战。吴起为了得到鲁国的重用,一狠心就把老婆给杀了,于是得到了鲁国的将印,为鲁公击退了齐军。吴起本以为会得到更大的重用和封赏,不想鲁公却说鲁国是的礼义之邦,不能任用像吴起这样杀妻不仁的亡命之徒。
吴起自知在鲁国已无前途,当然鲁国也失去了一位可以使之强国称霸的大才,后来鲁国不久就被吞并了,这当然和鲁国崇尚礼义的国风也有莫大的关系。于是,吴起又流浪到了,得知吴起的才干,立马将吴起作为魏国的统兵大将军。当时魏国和秦国正在争夺富饶肥沃的河西之地,吴起领兵出战,大败秦兵,使秦兵数十年不敢东向河西,以顾魏国寸土。魏武侯十分高兴,与吴起一同乘船下黄河巡视河西之地,见了河西的山川如此壮丽险要,忍不住赞叹道:“老吴,你替寡人打下了这块肥土,今天一看这样险峻的山河,简直,就是我大魏的宝地呀!”吴起却说:“夏商纣都富有四海的山川险地,也没见他们能守得住所谓固若金汤的天下,治国守土还得靠君王的德行泽被万民,使万民归心,才是江山永固之宝啊,不然的话我们这一船的人都很有可能成为大王您的敌国啊,正所谓在德而不在险也!”魏武侯很欣赏吴起的话,又准备委以更大的重任。
于是吴起就为魏国量身定制了一套练兵作战制度,也就是闻名天下的武卒制,靠将领亲自选拔一支思想忠诚、体格强壮、久经训练和战阵,又配备了超出常规部队的重铠及各种短长兵刃的重装轻步兵,号称“大”。而且吴起带兵总是能身先士卒,与士兵们,魏国有个老太太谈起吴起都说,他的丈夫前些年从军随吴起出战,在军中得病背上生疮流脓,作为三帅的吴起居然替他丈夫吮吸脓疮,后来他丈夫为报吴起之恩,战死在了战场之上。后来老太太的儿子也参加了吴起的军队,前些时候也生了背疮之疾,吴起又为其子吮脓医疾,老太太哭道,看来他儿子最终也会死在战场上了。吴起就是靠着“大魏武卒”这么一支精锐特种部队,又连接带兵击败了西面秦国,东面齐国的侵犯,使得魏国的国威大涨,成为了战国初期三晋分家后的天下第一霸主。
后来魏武侯要在文武大臣当中选出一位的臣子任命为魏国的丞相,吴起满怀信心认为非自己莫属了,结果却被资历陈旧,功绩平平的获得了百官之首的丞相一职。吴起很不服气,就找到田文理论,问他战功是否比他大,安抚百姓博取人心是否比他强,威震天下使诸侯臣服大魏是否比他做得更出色,田文连连摇头回答说这些都不如吴起。吴起傲慢地笑道,既然都不如我,那为什么你可以出任丞相,而我却不行。田文说,大王即位没多长时间,任用你一个外人就打服了这么多诸侯国,你觉得国内的人才们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大王年轻没主见,任用外人到处惹事扬威,你觉得现在让你做丞相,能帮助大王稳定人心,提高威望吗?在这种时候,你觉得是你来做丞相合适,还是让我这样碌碌平庸的老官僚来做丞相合适呢?吴起这么一听,立马懂事了许多,连连称是,心服口服。于是,又经常跑到孔子弟子子夏那,学习儒术,以备将来还有机会入主相位做准备,可以说吴起不但是工作狂,更是学习狂。
后来田文老头去世,魏武侯掌政多年,魏国政局也相对趋于平稳,武侯对吴起在魏国的各项工作也都相当满意,就想着是不是有必要让吴起来继任丞相一职。这时候魏国的另一个大臣公叔痤找到魏武侯说,吴起在魏国为将为官多年,但是这个人之前有失孝道,和杀妻不仁的前科,怕就怕他还不能真心为我们魏国效力,如果大王把亲女许配给他,他肯接受,说明此人已经对魏国死心塌地,如果不能接受,说明他还是有所顾忌,心怀异心不可重用啊。魏武侯认为可以拿公主来试探一下。
而公叔痤又找到吴起,请他到家里做客,公叔痤的妻子正好也是公主出身,他为了争取到魏国丞相的职位,便把心中的计谋告诉了妻子,并要求妻子依计行事,于是公叔痤之妻就在吴起来家做客的时候,当着客人的面百般羞辱和打骂公叔痤,甚至出言讥讽宾客,导致吴起十分尴尬而去。这时候,魏武侯就找到吴起,跟他谈起了婚配公主之事,吴起想起公叔痤之妻如此凶悍,不敢应承武侯的要求,致使武侯十分不高兴,认为吴起还不是一个绝对的忠臣,于是慢慢就对吴起冷落了起来,没过多久,吴起见魏武侯任用公叔痤做了丞相,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魏国,而前往南方的楚国了。
而公叔痤在魏武侯死后,却向魏武侯之子举荐了一个与吴起同为卫人,又能与之媲美的千古奇才公孙鞅,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视,导致魏国痛失如此大才,而使做大,最终一统天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秦相也是卫人,卫人可谓人才辈出,而魏国却是一而再,再而三错失人才。
吴起到了楚国之后,如获至宝,直接就任命他为楚国的令尹(相国),统管楚国的一切军政事务,吴起的才干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他一面练兵备战,一面打击楚国豪强,集中王权,将楚国政局治理得井井有条,没过几年,楚国国力大增,屡次击败中原诸国,国威大盛,吴起的事业和威名也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但同时他作为一个素有失德之名的外来人员,又因严苛的治军变法,得罪了许多楚国豪强贵胄,这些人对吴起是恨之入骨,都巴不得欲先除之而后快。
后来楚悼王去世,楚肃王即位,那些楚国豪强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吴起家中想要捉杀吴起,吴起赶紧跑到楚悼王的灵堂,伏在楚悼王的遗体之上,楚国豪强们一时没反应过来,纷纷搭弓放箭往吴起身上招呼,吴起连连大叫三声“群臣乱王!”最终被杀死在灵堂之上。楚肃王见吴起已死,立马收回军政之权,废除了的一切政策,以安抚人心,同时又对追杀吴起的豪强大臣们,以“冒犯先王”之罪名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七十余家被处于夷三族之刑,被杀者数千人,从此也大大抑制了那些威胁王权的豪强势力。这些人也算作了吴起的陪葬,后世对此连连叹息,吴起的智谋真是无人能及。
前面提到的吴起老乡公孙鞅同样在魏国不受重用,却西行来到秦国,从一个魏相侍从成了秦国的大良造(相国),同样也对秦国实行了军政改革,又使得秦国一直推行变法政策,最终称霸诸侯,一统华夏,与吴起可谓是花开两朵,色彩不一,却又殊途同归,一同都为变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可惜吴起变法却在楚国夭折中断,楚国因此也未能成为战国最后的终极赢家。作为改革家的吴起,虽然没有获得那样的成就,可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却同中国古代另一位超级军事大师并驾齐驱,每逢后世论及用兵大师必言“孙吴”,千古流传。
时隔千年,我们再来看这位备受争议的古代奇人,他明明家境富裕,却要败净家产,明明智商奇高,却又经常情商不在线,明明对儒家那套仁礼信义有心向之,却又时常做起一些义的投机行为。在看他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同时具有兵家的机谋、法家的严峻、儒家的礼义还有的兼爱,实在很难对他一概而论,只好借用伟人的一句诗词来做个收尾,那就是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