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 秦始皇为何将人发配到边
为什么会被发配到边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仅仅历经二世即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期中许多人觉得重用,杀害忠臣,搞的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将积累已久的民怨爆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秦始皇明明有更有才能、更受认可的长子扶苏,但却因为扶苏和秦始皇的施政理念不合就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和一起驻守边关,修筑长城,抵御匈奴。那么扶苏和秦始皇之间到底是这么回事呢?秦始皇发配扶苏去边疆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秦始皇到底有没有让扶苏继位的想法呢?
扶苏的个人经历
扶苏是的长子,而扶苏这个名字则是出自于《》,这样的名字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其实是很重视扶苏。而且在秦始皇的儿子里,只有扶苏能力还算不错,从小就在诸多的孩子中能够脱颖而出,深得众人的喜爱。所以扶苏大概率会成为秦朝的继承人,成年之后的扶苏积极地参与朝政,不过扶苏素来以贤德著称,喜欢儒家的治国施政方案,不喜欢父亲法家的施政方式,性格也和他的父亲完全不同。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一统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未来长达两千余年的格局,并且秦始皇还一统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但同样,为了维系统治,秦始皇的统治非常暴戾,征用数十万人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入侵,同时,坑杀了很多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用这些残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这样的政策自然会令百姓十分不满。而扶苏也亲自劝谏过秦始皇,甚至是当面反对自己父皇的政策,希望能用儒家温和的政策来统治天下,这样可以让百姓丰衣足食。
扶苏认为,如果百姓不支持皇帝,那么这个国家可能就会很快的走向衰败,所以获得百姓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扶苏一直是反对秦始皇的苛政,希望能用儒家学说治理国家,让百定,稳固统治。但秦始皇显然是不会听的,其实即使扶苏说的是对的,这种当面的直接反对也会让秦始皇颜面扫地。所以一怒之下,秦始皇将扶苏发配到边疆,去做蒙恬三十万大军的监军,协助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朝抵御匈奴地图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210年,秦朝已统治十年之余,秦始皇继续巡游天下,视察各地的情况。到七月份的时候,秦始皇在沙丘染上了重病。虽然秦始皇一怒之下将扶苏发配到边疆,但看起来秦始皇还是希望扶苏来继承皇位。于是,秦始皇让身边的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他把兵权交给蒙恬,火速回到咸阳料理丧事,主持大局,并继承皇位。信还没送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这事坏就坏在秦始皇让赵高去写遗诏,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觉得自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便伙同丞相私自篡改遗诏,另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太子,并且同时伪造了另一封遗诏给扶苏,遗诏中列举了扶苏和蒙恬的种种罪过,让他们自刎。
使者将信送至扶苏,扶苏拿到信之后,看到里面的内容,一边哭一边准备自杀。蒙恬这时赶忙阻止扶苏,并说道:“陛下不在都城,而且并没有立太子,虽然他不赞同你的观点,将你发配到这边疆之地来监督我三十万大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仅仅一个使者的一封遗诏你就要自杀,万一这是阴谋诡计呢?不如再请示一下,等到确认再自杀也来得及啊。”使者也,跟着在旁边催促。不过扶苏已经下定了决心,对蒙恬说:“如果父亲要我去自杀,那还要质疑什么呢,质疑就是对自己的父亲不尊敬。”说完,扶苏便自杀而死,扶苏死后,胡亥顺利的登基。
胡亥登基后,他的残暴统治比起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先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自己的亲兄弟姐妹都给逼死,扫除了自己做皇帝的障碍;重用帮助他登基的奸臣赵高,听从赵高的建议,杀害了很多秦朝的忠臣,其中也包括丞相李斯。几位能臣被除掉之后,大权旁落到赵高手上,赵高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胜任这个位置,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而且对百姓的压迫更紧了,搞的天下百姓,很快秦二世就失去了民心。
而扶苏的贤德之名一直在外,当起义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扶苏的名声:秦始皇的苛政让天下百姓受苦很久了,秦二世胡亥和他的父亲一样,继续的压榨我们百姓。其实这个秦二世胡亥不应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而被发配到边疆,但秦始皇并没有治罪于扶苏,现在扶苏被秦二世杀害了,百了解扶苏是贤明之人,我们就以他的名义起事,利用他的名声向天下的百姓发出号召,响应我们来推翻秦朝的统治。随着陈胜吴广的,在秦二世继位的四年后,就率大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所以,总结来看,扶苏虽然为人仁厚,但也是有一定的远见,同时也愿意接收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臣子。
▲公子扶苏动漫形象
扶苏面对遗诏的想法
那么扶苏到底是不是轻易的相信了那封假遗诏呢?
如果我们总览秦朝上上下下的环境来看,秦朝的统治完全是依靠法家严酷的政策和强大的军事能力,秦始皇自己就是一个信奉法家的君王,或许秦始皇觉得当下的统治环境不符合扶苏的儒家学说,当然也有可能秦始皇自始至终没有看上儒家的治国方式。总之两人之间的施政理念反差比较大,秦始皇是用苛政来治国,而扶苏想要仁慈治国。即使秦始皇支持扶苏未来用仁义治国,他也能看出现在并没有合适的时机和环境。因为现在的秦朝还是以法家学说为主。
对于扶苏来说,接到旨意的时候,他可能想到会是假的,而且蒙恬也提醒过扶苏。但扶苏还是接受了赐死。除了扶苏本人性格本身就是善良仁义之外,其实当时的环境扶苏也。第一,除了蒙恬,扶苏一直是以儒家学说存在,对于许多秦朝的大臣来说,他们都是法家学说的拥蹙,扶苏是没有根基的,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其次,这份遗诏还是有一定概率是真的,一旦是真的,违抗旨意,或许会有更惨的下场。到时候不但命没了,连名声都没了,所以扶苏并不敢冒这个险;再还有,贸然的和蒙恬率大军南下,为了自己的仕途斗争,不但把北方暴露给匈奴,给了匈奴入侵的机会。而且引发内乱后,本身秦朝并未立足根基,六朝的残余势力还在,秦始皇的严厉统治能稳定住全国,一旦自己搞乱局势,或许还会动摇秦朝的统治。又让天下陷入内乱之中;最后,秦始皇并没有公开表达过扶苏一定是继位者,这样的反抗没有足够稳固的理由支持,实在是难以取得胜利。
所以,扶苏与其冒着风险率领大军反抗,不如乖乖就范,舍生取义,为自己死后留个好名声。
▲秦始皇影视剧形象图
秦始皇的想法又是什么呢?
发配扶苏到边疆协助蒙恬是给扶苏在军权上加大筹码
经历过战国时期的大乱战之后,秦始皇一定会意识到军权是保证统治的重要筹码之一。而秦始皇发配扶苏去的是边疆,这里有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他们在抵御匈奴的入侵,而扶苏被派到那里担任的是监军。所以秦始皇派扶苏去边疆,是为了增加扶苏手中的大军的筹码,扶苏如果能把边疆治理好,抵御好匈奴的入侵,那么倘若有一天扶苏继承皇位,那么他就可以把军权牢牢地握在手中。而且这种功勋也是一个加分项。
▲秦始皇嬴政画像
与蒙恬交好,为日后继位获得更大的帮助
蒙恬作为将门世家的后代,为秦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秦始皇登基后,蒙恬大大小小战事无数,现在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在北面抵御匈奴,可以说蒙恬是秦朝最重要的将军,是秦朝大军的顶梁柱,最有能力的军事统帅。与他搞好关系,或者说与蒙恬背后的一族搞好关系,对扶苏的当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筹码。所以,秦始皇发配扶苏去边疆,也是有利于和蒙恬培养感情,一旦与蒙恬建立了不错的友谊,那么蒙恬就是扶苏日后的得力助手。可以在朝堂之上辅佐扶苏。
改善扶苏过于仁义的性格
秦始皇是苛政,大家也都了解扶苏仁德贤厚,但在位者必然不能这样,无论是当时还未完全稳定的秦朝统治,还是作为在位者必须有的气场和能力。都必须果断做出决定,不能优柔寡断。扶苏的仁慈的性格即使顺利继位也可能不能顺利的执政。所以,秦始皇派扶苏到战场前线,在边疆体验打打杀杀,来历练扶苏的性格,让他有作为上位者的气场和派头。可以秦始皇是在塑造一个好的继位者。
离朝廷越远,远离旋涡,保护扶苏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秦始皇已经感觉到朝廷内部的暗潮涌动,扶苏作为秦始皇认可 的接班人,希望能给他一定的保护,所以,让扶苏远离朝廷中心,去往边疆之地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而且这样秦始皇与扶苏的关系好像给人很疏远的感觉,其他人也会不把扶苏认为是最大的威胁,从而能更好地保护扶苏。甚至,一般来说,对于皇位的争夺,参与者都是不计后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无论多么没有人性,多么狠心的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对于秦始皇来说,谨慎总归好一点,把扶苏放到朝堂之外,对扶苏来说是最安全的。
▲公子扶苏雕像
其实可以看出,扶苏被发配到边疆并非是秦始皇的惩罚,秦始皇极有可能是带有目的性的保护扶苏。在边疆的扶苏得到了历练,掌握了军权,拥有了调配大军的能力;与蒙恬搞好关系,得到蒙氏一族的支持,拥有了稳固政权的砝码;远离朝廷中心,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中,从而保全自己;以及在边陲之地锻炼性格。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扶苏继位后来稳定他的统治。否则秦始皇断然不会在自己即将去世之前,写遗诏火速让扶苏赶回咸阳来料理后事,全盘掌握大局。如果秦始皇真的看不上扶苏,大可不必把扶苏召回,让他一辈子在北方抵御匈奴就是的。但秦始皇万万没料到,还有人胆大包天,伪造遗诏,扶胡亥上位,赐死扶苏和蒙恬。
不过扶苏也是过于仁慈,如果扶苏拥有果敢的性格,意识到这份假遗诏是针对自己的阴谋诡计,直接和蒙恬拥兵勤王,率大军杀向咸阳,夺得皇位。
总结
秦始皇发配扶苏去边疆,可谓进可攻退可守,边疆对扶苏的历练,把扶苏做事理想化的毛病改掉,锻炼其拥有皇帝的气场,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把扶苏锻炼成一位合格的继位者,再利用和蒙恬共事的机会,摄取足够的资源稳固自己的统治。以便顺利的继承皇位,延续秦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