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两次废太子 太子胤礽是真的不成器

世界历史 2022-07-27 16:59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还不了解:和太子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两次废除太子真是因为他不成器,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

  爱新觉罗·胤礽是康熙的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2岁时就被康熙确立为皇太子,但是后来却两次被康熙所废除皇太子之位,最终胤礽与皇位失之交臂,在继位后,胤礽只得在遗憾中去世。胤礽的身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胤礽是历史上第一位明立太子,也是清代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太子,胤礽死后,他的弟弟雍正采用了的方式,从此之后清代再无明立太子,清代灭亡之后,胤礽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太子。那么胤礽两次被废真的是因为他烂泥扶不上墙,十分的不争气,还是其中另有缘故呢?

  胤礽自幼丧母导致了父亲康熙对他过度溺爱,过度溺爱也导致他越发不堪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的原配,胤礽也是康熙序齿儿子中的第二子即皇次子,他上面还有一位康熙的庶长子胤禔。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出身十分高贵,她是清代开国功臣索尼的孙女,也是接受临终顾命的康熙朝辅政四大臣之首,孝诚仁皇后的父亲噶布喇是康熙时期的兼议政大臣,叔叔是康熙初中期的也是权重一时的重臣。

  孝诚仁皇后虽与康熙算是政治婚姻,但二人婚后感情非常深厚,而且孝诚仁皇后因生育胤礽时大出血而死,康熙对孝诚仁皇后抱有很大的愧疚之情,而他也十分怜悯胤礽自幼丧母。

  康熙初期,辅政大臣之一的强势专权,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而这时孝诚仁皇后家族以其祖父索尼为首,整个家族都支持康熙,尤其是孝诚仁皇后的叔叔索额图对康熙铲除权臣鳌拜更是功不可没。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孝诚仁皇后又为了生育皇子而死,康熙出于对孝诚仁皇后的深情,也是为了弥补、拉拢和回报赫舍里家族,所以康熙当时就决心册立胤礽为太子。

  孝诚仁皇后去世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虚岁年仅2岁的胤礽被康熙册立为大清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太子,康熙万万没想到这也是大清代最后一次公开册立皇太子。

  由于胤礽自幼丧母,康熙十分怜惜他,因此亲自将他带在身边抚养,从此康熙开始对胤礽倾注了大半生的辛苦栽培。他对胤礽各方面都极为重视,康熙尤其对胤礽的教育极为重视。

  康熙为了把胤礽教育好,他聘请了当时四位博学名儒教导胤礽。第一位是大学士张英,也是后来雍正朝大学士张廷玉之父;第二位是帮助康熙平定和收复台湾的大学士李光地;第三位是帮助康熙铲除鳌拜的大学士熊赐履;第四位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也是清代第一位获得文正的大学士。

  但是如果把胤礽最后的失败归结于他的老师们身上,很明显不对,因为这四位当时的名儒不止教育了胤礽一位皇子,但他们教导的其他皇子没有一位会像胤礽这么让康熙失望。

  张英最先负责教育胤礽,后来又负责教育老四也就是雍正。因为雍正与张英这么一段师生情谊,所以雍正继位后才十分倚重张英的儿子张廷玉。张英除了教育胤礽,还教育了雍正,而雍正最后成为非常勤奋有为的,也证明了张英的教育并不差。

  李光地除了教过胤礽,还教过皇七子胤祐和皇八子,胤祐一生为人谦恭谨慎,还非常忠厚,虽没有太高成就,却也不失为合格的皇子;胤禩就不用细说了,那是雍正继承皇位道路上最强力的竞争对手,为人心思细腻,待人宽和,深得人心,能力卓越,雍正在继位后虽然将胤禩囚禁折磨致死,但他还一直经常夸胤禩能力卓越,认为胤禩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因此李光地教出来的两名皇子也都很卓越。

  熊赐履除了教过胤礽,还教过皇三子胤祉,而胤祉是康熙诸子之中最为文武双全的人,文能著书立作,武能带兵打仗,也曾经是皇位极有力的竞争者。

  四位老师中除了汤斌之外,其他三人基本都还负责教育过其他皇子,所以说并非这四位老师没把胤礽教好,其实胤礽最终被教育失败主要根源还在于康熙。

  其实胤礽前期还是一位非常完美的继承人选,他文武双全,胤礽年轻时期写的诗篇都被收入了《晚晴簃诗汇》和《康熙朝雅颂集》中,胤礽的诗词并不像其他亲王那样,一派歌舞升平。他的诗作格局颇具大气,有想成为一代帝王的雄心壮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当时康熙收复了台湾,彻底消灭了的残余政权势力,于是康熙亲自祭奠的明孝陵,想对外展示自己的功勋。这一次康熙也是第一次带年仅10岁的胤礽出席这么隆重的国事活动。

  康熙命年仅10岁的胤礽当众宣读对朱元璋的祭文,胤礽表现得十分得体,年仅10岁就展现出了一派王者风范,这也让众朝臣都十分叹服。

  后来随着胤礽年纪渐长,康熙还特意命胤礽与欧洲传教士结交,胤礽在这些欧洲人面前展现出了极高的素养和风范,很多欧洲传教士在回到本国说起清代的皇储时都是一脸的敬服,他们认为胤礽的表现完全适合东方大国皇储的风采。

  法国科学院院士、传教士白晋就曾经评价胤礽为“他是一个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可见胤礽的气度都能令欧洲人折服。

  此后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先后三次噶尔丹,从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开始,他都是任命年仅17岁的胤礽监国,在胤礽监国期间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在朝廷和民间都获得了不错的名声,他也帮康熙分担了很多。

  从这些都能看出来胤礽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证明了他不是不成器也不是一块烂泥。但是这些表现都在于胤礽前期的表现。老师们的教育没有问题,那胤礽最后为何会变废,主要还在于他老爹康熙身上。

  康熙因为胤礽自幼丧母,所以从小就非常溺爱胤礽,他不了解的是,他的溺爱也最终毁了他半生培养的心血,胤礽在康熙的过度溺爱之下逐渐由最初风度翩翩的大国储君变成了、乖戾暴躁的废柴。

  康熙对于胤礽的表现主要在于他给予了胤礽很多特权待遇,康熙规定全国上下除了要忌讳自己的名字之外,还要忌讳太子胤礽的名字,曾经朝鲜使者就曾因为在奏表内没有忌讳胤礽的名字而受到康熙严厉惩罚。

  除了忌讳名讳,康熙还默许胤礽的旌旗仪仗僭越,索额图是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之叔,也就是胤礽的外叔公,由于这层关系,康熙一直命索额图负责胤礽的东宫事务,索额图曾向康熙要求胤礽的太子旌旗以及仪仗冠服基本都是和作为皇帝的康熙相似,这在当时算作僭越,但却得到了康熙默许。

  康熙还让群臣在每年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上不仅要对自己行三拜九叩之礼,还要对胤礽行两拜六叩之礼。

  这是在特权待遇方面康熙给予了胤礽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康熙还在经济方面也给予了胤礽很大的特权。

  康熙在历史上并不算太奢侈浪费的皇帝,虽然谈不上节俭,但他也并不浪费,不过康熙对胤礽却绝对算得上是浪费。承担着皇室的一切花销,康熙本人及其后宫妃嫔的开销都是比较有规律性的,每年相差并不多,但唯独到了胤礽这,康熙曾特意叮嘱内务府优先尽可能一切满足胤礽。

  这也造成了胤礽在经济上十分奢侈浪费,根据史料记载,胤礽东宫的花销每年基本都是康熙和其后宫妃嫔的三到四倍,最夸张的一年胤礽东宫花销居然达到了康熙花销的十倍还多。而康熙其他的几位比较年长的儿子加起来一年开销都不及胤礽一人多。可以说康熙是带着其他儿子加妃嫔勒紧裤腰带,把钱都给了胤礽花。

  其实这些只是造就了胤礽奢侈浪费,狂妄自大的性格,真正致命的是康熙非常袒护胤礽,康熙从来不认为自己付出这么多心血培养的接班人会犯错,因此每当胤礽犯错时,康熙第一时间惩罚的不是胤礽,而是胤礽的身边人,康熙认为胤礽之所以犯错主要是他的身边人教唆,他不认为胤礽会主动犯错。所以胤礽身边的人被康熙裁撤了一波又一波,但胤礽依旧还会犯错。

  在康熙这种纵容和溺爱的教育之下,胤礽即便有再好的名师指点,也会迷失自我,所以胤礽在后期逐渐变成了一个奢侈浪费,骄傲狂妄,贪婪暴戾之徒。胤礽后期的变废也是导致他被康熙废除的原因之一。

  其实胤礽主要被废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康熙皇权的威胁。

  康熙没有调和处理好储君与皇权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明立太子之后,都是坚持皇帝身体健康时不让太子御政,尤其是在特权待遇方面,皇帝都会故意压一压太子。这就是为了避免太子御政时间过长,特权待遇过多,身边就会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这会和皇权产生冲突。所以历史上太是以见习皇帝的身份在皇帝身边观看学习,皇帝都是尽量不会让太子御政,只有在自己身体不好或者想考验的时候才会让太子御政。

  康熙却不这样,他让胤礽17岁就开始监国,他给予了胤礽很大的权力,让其参与政务,甚至还经常监国,在各方面胤礽的待遇都几乎堪比皇帝,从而让其成为了康熙之外的“常务副皇帝”一般的存在。对于胤礽身边形成以索额图为首的政治势力,康熙不仅不干欲,反而还默许索额图等人做大。

  最初大学士一直针对索额图,两人互相结党攻讦对方,康熙在明珠和索额图两党之争时,他果断的选择留索额图,整明珠,于是明珠一党就被康熙彻底整垮,索额图的党羽势力更加强盛。

  这也是康熙当初失去了帝王的均衡之道,如果明珠党羽不被整垮,明珠还能牵制索额图的政治势力,但明珠一垮,索额图又有胤礽可以借助,政治势力自然越来越强。因此在索额图的助力之下,胤礽身边的政治势力已经几乎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

  康熙如果没有雄图大略,只是平庸的皇帝,他在这时候就可以选择让位胤礽,自己做太上皇了。但康熙偏偏是一代雄主,雄心壮志,有着极强的权力欲,他不到死都不肯放权,所以当皇帝与储君之间产生政治冲突时,康熙果断的是保住自己的皇权,废除了胤礽。

  当然康熙最初也不会对儿子下手,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先收拾了索额图,摧毁了索尔图一党,康熙以结党营私,妄议国事之罪名摧毁了索额图及其党羽,最终将索额图全家流放,索额图被圈禁饿死。

  收拾索额图本来是康熙给胤礽的警告,是敲山震虎,但胤礽也不肯放弃已经得到的政治势力,所以他没有想到这些,他还是继续拉拢党羽为自己将来继位做准备。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就发生了一废太子事件,康熙彻底爆发了。

  其实在一废太子时,史书记载康熙说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才是康熙废除胤礽的核心,这意思就是康熙认为胤礽越权管事,想分化他的皇权,因此在皇权面前康熙毫不犹豫选择了皇权,而将曾经宠爱的儿子直接摧毁。

  除了康熙没有调和处理好储君与皇权之间的冲突,还有就是康熙对诸子的态度也造成了胤礽被其他兄弟集中针对,最终酿成了“九子夺嫡”的悲剧。

  康熙没有调和处理好储君与其他诸皇子之间的兄弟关系

  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平定噶尔丹之后,康熙十分高兴,于是他对诸子进行了第一次集体赐封。这一年他封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还是皇子的雍正、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都被封为贝勒。

  这些受封的皇子都被康熙命参与国家政务,并且分拨了佐领,还让分置属官,这使得这些皇子们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像老大胤禔就开始图谋胤礽的太子之位了。

  康熙最初的想法肯定是好的,他是希望把“家天下”充分发挥出来,他让这些皇子过多地参与政治,锻炼他们的治国能力,这样既能帮助自己分担,也能在未来团结在胤礽之下兄弟齐心共同把大清治理得更好。

  但康熙忽略了他在培养诸皇子的过程中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以胤礽主观意志所决定。

  反观明代自之后,对诸王是“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因此明代在绝大多数时期皇室成员是没有实权,明代虽然是明立太子,但是不让其他皇子参与政治也杜绝了其他皇子的野心。

  康熙诸子是“内襄政本、外领”,结果就是造成了康熙助长了其他儿子的野心,最终产生了诸皇子与皇储之间的冲突矛盾。

  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其实并不甘心,毕竟胤礽是他付出了半生心血才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而且在胤礽被废之后,老大胤禔和老八胤禩都开始纷纷出来争夺储位,这让康熙十分担忧,他不想诸子之间争夺皇位的问题日趋明面化,所以康熙才又复立了胤礽。

  胤礽被复立之后,还有很强的政治号召力,而且胤礽发现其他兄弟势力也越来越强,因此他十分担心自己的皇储之位不保,甚至胤礽已经与亲信九门提督托合齐暗中谋划逼康熙退位了,因此康熙十分敏锐的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将胤礽废除,此后胤礽被长期圈禁于咸安宫内。

  在康熙中后期,太子与皇权、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政治冲突日益复杂,矛盾加剧,这种局面胤礽没有处理好,也是最终造成了他被废的主要原因。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还在于康熙本人,再加上康熙对于胤礽的过度溺爱,可以说全是康熙的错。

  写在最后

  胤礽的政治影响力在二次被废之后依然还很强,胤礽二次被废后,康熙不再册立太子,大学士、左都御史、检讨朱天保等人都先后上书康熙,认为胤礽在太子之位时没有太大过失,建议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

  这些都能看出胤礽在二次被废后还有较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他监国时期颇有政绩,因此很多朝臣还愿意保举他复位。

  不过胤礽最终还是没有被复立为太子,但不代表康熙不疼爱他,胤礽被圈禁后待遇也非常好,除了没有政治权力和人身自由之外日子还是过得非常舒服,所以他才能在圈禁至后还生育了10多名子女。

  康熙临终时还一再叮嘱雍正要善待胤礽,还让雍正继位后要册封胤礽长子弘晳为王爵,确保胤礽的子孙后代富贵无忧,这都可以看出康熙即便在临死时最牵挂的始终还是胤礽,可见康熙对胤礽的父子之情是十分深厚,要比其他儿子更好得多。

  雍正继位后也确实做到了善待胤礽,并且册封了侄子弘晳为郡王,胤礽在雍正继位后也彻底断绝了复立的想法,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抱憾去世,享年51岁。

  总得来说胤礽在初期还算是非常卓越的皇位接班人,但是后期在康洗的溺爱和纵容之下行为变得有些不堪,外加与皇权和诸皇子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他彻底被废。

  其实胤礽主要是太子当的时间太长了,毕竟康熙在位时间很长,寿命也不短,胤礽做了30多年的太子,储备皇帝始终没扶正,最开始还是雄心勃勃想成为一代英主,到后来就开始心态失衡了,行为也逐渐越来越不堪。

  这和当皇帝是一样的道理,历史上像这样前期英明果断,开创了“”,而后期享乐昏聩,造成了“”葬送了大唐盛世的皇帝有不少。人毕竟很难始终坚持如一,皇帝如果是前期英明,后期昏庸,还真没人约束得了。而胤礽这个太子则不同,毕竟太子上面还有皇帝,所以他前期做得再好,后期没坚持下去也就完蛋了。

  当然归根结底来说培养胤礽失败的责任还是在康熙身上,他的溺爱和纵容,以及他给予其他儿子政治权力,这些都最终造成了胤礽最终失败。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纪事本末》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