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吗 这里边还有什

世界历史 2022-07-27 18:23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还不了解:迁都北京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除了天子守国门,还有个不能说的原因。

  国家首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地缘广袤的国家来说,定都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你的国运问题。

  北宋的灭亡就被人认为是定都开封城无险可守的结果,当年曾想迁都,结果被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国家兴亡“在德不在险”,话说的是很漂亮,很适合儒家的一贯主张,只惋惜再好的得也挡不住金人的铁蹄,北宋突然灭亡跟他定都开封有着直接的关系。

  老朱家的过家家

  灭了,定都在了南京,当时的南京是最繁华的大都市,交通方面非常便利,尽管朱元璋有严重的炫耀情节,曾想把国都定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不过为了老朱家能够千秋万代,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并为此修筑了坚固的城墙。

  结果天不遂人愿,这老朱刚闭眼,就发生了叔叔欺负侄儿的事情,朱棣硬生生把打下的江山又打了一遍,当年捐钱修筑的最坚固的南京城头,也没能挡住朱棣的步伐,老朱家依然是,只不过换了个更为凶悍的主。

  按照传统的逻辑,朱元璋属于创业,到了太子太孙这里就属于守夜了,创业需要的是杀气腾腾,守夜则是要安分守己,正在按照这种逻辑进行,结果被朱棣个打断了,这个新任的皇帝更朱元璋一样,也是个杀气腾腾的主。

  手起刀落很多人头落地之后,朱棣终于心满意足,再也没人敢议论自己得位不正了,心满意足的朱棣用自己强悍的实力,不断进行着打击蒙古的战争,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比自己的父亲差,天下还是,我们叔侄只不过是玩了一次过家家,你们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这个天下我已经坐稳了。

  不过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的朱棣却总是能听到两个很不友好的声音,一个是北方蒙古磨刀霍霍的声音,这种声音他实在太熟悉了,当年他老爹就是把他派到北京那个荒蛮之地,对蒙古作战的最前线,打击蒙古。

  正是有了这种经历,朱棣才有了一支明代战斗力最强的大军,如今才能坐在这龙椅之上,但偏偏这龙椅做不安稳,总是能听到被贬轰隆隆的声音,那个声音一直在提醒着他,北方还不安定,自己这龙椅坐不稳。

  另一个声音虽然明着听不到,但是朱棣相信他一定存在,那就是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一定还有不少在心里说着他的坏话,毕竟老朱家玩了一次过家家,你又不能把全部的官员都换掉,朝里依然有很多同情建文帝人,南京城也一样,背地里不了解有多少在心里念着建文帝好的人。

  这两种声音一直绕着朱棣的耳边嗡嗡嗡的直响,在无数次辗转难眠之后,朱棣做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迁都北京。

  天子守国门

  当时的北京可不像现在这样,当时的北京已经属于大明的边境了,在那里再往北就是草原了,战略位置非常不好,当初北宋的开封城只是无险可守,这次北京城可是直接顶着边境,任何人都没有逃跑的时间。

  但朱棣心意已决,必须要迁都,他心里很清楚蒙古各部的实力,尤其是近期兴起的瓦剌人,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这北方压力这么大,派谁过去镇守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你派个有能力的过去,可能没有多久就拥兵自重,再来一次什么的,这不是瞎胡闹吗。

  为了打击北方的,朱棣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动不动就亲自,打的蒙古各部是服服帖帖的,但打完之后朱棣还是要回到南京城,这个他父亲定下里的首都。

  朱棣迁都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那就是北上阻止蒙古人南下,杀人不眨呀的朱棣了解没人敢反对,从此明代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说法,叫做天子守国门。

  但朱棣肯定不会告诉你,定都北京也是为了让他的位置坐的更稳,只要在南京待一天,这里的人总会记得他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只有离开了南京回到自己的跟基地北京,才能让腹诽的人不再说些什么。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很快他的就吃到了恶果,一场差点让大明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北京保卫战

  天子守国门是一句褒奖,但是如果天子本身能力不强的话,这就话就是一场灾难,幸亏大明代虽然出了这么一个奇葩皇帝,幸好还有这个力挽狂澜的大臣。

  北京作为明代北边的防守要塞,再往北不远就是长城,过了长城就是骑马者的天下,就这么一个地理位置,除了朱棣之外,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睡觉的地方不远是就是敌人。

  黄金家族依然荣耀,不过此时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主要领导人物却是,在他的带领下,明代皇帝已经做了俘虏,主力部队已经覆灭,北京城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只等着也先大军一道,全羊宴就此开吃。

  也先最终灰溜溜的走了,朱祁镇晃悠悠转了一圈,八年后居然又重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的前提是于谦创造的,没有于谦可能朱祁镇的命运就跟徽钦二宗差不多,正是有了于谦,才有了此后一切的可能性。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于谦,封建时代皇帝杀你根本不需要理由,但朱祁镇杀于谦理由却很充分,当年瓦剌人大举进攻北京城,大明代没了皇帝,为什么不立太子,而要的弟弟。

  一切的根源就是源自于此,很难讲于谦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此危及的时刻,一个小皇帝显然不能够凝聚人心,但是一旦危险过去,危险之中的很多行为都会得到重新的估量,在没有危险这个参数的时候,重新讨论的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朱祁镇杀了于谦,就像当年朱棣杀了一样,从此大明代彻底伤了元气,明代的官员大心里的开始跟皇帝疏远了,他们只不过是个打工的,至于换个老板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乎的人都死了,方孝孺和于谦都很在乎,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下场,于是到了最后,再也没有官员愿意为皇帝卖命了。

  于谦死了,甚至过了许多代之后,也死了,但北京城依然还在,依然是作为首都屹立在那个地方,只不过对于而言,虽然首都没变,但再也没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了,因为北京并不是国门,他们把国门修到了更远的地方。

  今犹在,不见当年,定都北京改变了明代的国运,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历史匆匆而过,只留下了这座至今繁华无比的北京城,默默地傲视着一切,无言的诉说着无数人的命运。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