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死后嘉庆就立马处死和珅 嘉庆就不怕和

世界历史 2022-07-27 18:23www.worldometers.cn世界历史故事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双元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等到一死就赐死和珅,难道不怕和珅背后培养的势力吗?

  嘉庆必须怕,满朝文武中,除和董诰外皆是和珅一党,但董浩装糊涂、刘墉卖傻,这种局势让嘉庆如何不怕?

  不过,纵然是怕,但嘉庆除了扳倒和珅,已全无退路,况且,他为此准备了足足三年,再加上他留有充足的后手,因此,才敢在乾隆刚死就收拾和珅。

  提起和珅,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电视剧中那个既狡黠又贪财的形象,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和珅的形象远不止此。

  除了贪财之外,和珅最大的特点,就是和乾隆之间的高度默契,乾隆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和珅马上就能心神领会,这一点,就连乾隆的亲儿子嘉庆都自叹不如。

  正是凭借着这种与乾隆的高度默契,让和珅在乾隆晚年之际,权力极其庞大,甚至在当时,有人就戏称和珅为大清国的“二”。

  不过,等到乾隆一死,和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在正式亲政的十几天后,迅速展开了对和珅的清算,最终将其抄家并赐死,算是彻底扳倒了权臣和珅。

  那么,嘉庆帝在明了解和珅党羽众多,且势力庞大的情况下,为何就敢这么的扳倒和珅呢?难道,他就不怕和珅多年来培养的势力反扑,造成朝局动荡吗?

  嘉庆当然怕,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怕。

  乾隆退位后,不仅没有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反而抓得更紧,在他退位后的三年中,大清国真正当家做主的人,不是刚继位的嘉庆,而是已经禅位的乾隆。

  并且,为了宣示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乾隆还在公开场合多次进行强调。

  嘉庆元年正月十九,此时距离乾隆禅位仅过去十几天,乾隆在召见属国使者时就提起,自己虽然归了政,但国家大事仍旧是他说了算。

  同时,乾隆还要求,包括军国大事,以及用人行政等事宜,自己将会继续“躬身亲理”,而只有那些祭祀、庆典等工作,才会交给刚继位的嘉庆皇帝。

  对此,乾隆还美其名曰是“指教”嘉庆,以免其犯错误。

  既要之名,又要权力之实,这就是当时乾隆的真实写照,总之,掌握权柄一辈子的乾隆,对于手中权力的眷恋程度,甚至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不过,即便是乾隆如此眷恋手中的权力,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管是精力还是体力,远不能支撑他再去处理繁杂的政务。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这一点,乾隆倒是丝毫不担心,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有和珅。

  和珅对于乾隆而言,是比知己还要贴心上百倍的一个人,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脱君臣的范畴,毫不夸张地说,就连乾隆的亲儿未必有和珅了解他。

  比如,某次乾隆在闭目养神时,突然睁眼,厉声说道“名字,什么名字?”

  乾隆莫名其妙的这句话,让在一旁伺候的嘉庆当时就是一脸懵,脑子里冒出无数个问号,谁?啥名字?什么意思?

  而就在嘉庆表示很懵圈的时候,和珅则不慌不忙的走上前,俯身在乾隆耳边轻轻的说出了两个名字。

  和珅说完之后,乾隆马上继续恢复到了闭目打坐的状态。

  事后,嘉庆请教和珅,问这其中是何意思,和珅则说,上皇(指乾隆)这是在问天地会领头的二人姓名呢。

  这件事,让嘉庆震撼极大,而通过这件事,就足以说明,和珅与乾隆的默契程度之高。

  而在拥有如此高度默契的情况下,晚年的乾隆对和珅可以说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没有和珅,甚至都无法上朝。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嘉庆二年,当时朝堂上经常会出现的一幕景象。

  当时,乾隆已经八十七岁,不仅话说不利索,并且口齿不清,常常嘟嘟囔囔半天,也没人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但唯有和珅却能明白乾隆的意思,只要乾隆张嘴,和珅很快就心神领会。

  因此,为了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乾隆就在上朝时,安排和珅站在自己旁边,以便让和珅及时传达自己的旨意。

  所以,在当时上朝时,大臣们就会看到乾隆在高高上坐着,而和珅与嘉庆则站立一旁的特殊场景。

  而这样一来,大臣们在对着乾隆行三叩九拜大礼时,就如同也拜了和珅一样,仿佛他就是皇帝一般。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和珅当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真正的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当时的的乾隆,已经垂垂老矣,说话不利索也不清不楚,因此,他的旨意,完全是靠着和珅的嘴在传达。

  但和珅所说出来的旨意,究竟是不是和乾隆想表达得呢?这个没人了解,更无法去求证。

  假如他没有按照乾隆的意思来传达,而是以自己的想法去宣布,那么,这和他是皇帝没什么两样。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到乾隆去世,整个大清国,其实都是和珅在“摄政”。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朝中的官员自然了解该巴结谁,因此,纷纷投至和珅门下,而这就让和珅的权力再次膨胀。

  原本,和珅已经位极人臣,他不仅担任、、等多个职务,并且还兼管、等重要职能部门。

  而在乾隆禅位后,和珅又兼管了,并在嘉庆三年荣升公爵爵位。

  官职多且高,另外还是乾隆最信任的人,同时也是大清国实际上的皇帝,这样的和珅,自然在朝中门人众多,几乎各个部分的官员,都有出自他门下的人。

  盘根错节,党羽众多,势力庞大,这就是嘉庆在亲政之前所面临的和珅。

  除此之外,当时朝中与和珅不对付的人寥寥无几,最有实力能与和珅抗衡的,就是领班军机大臣,但惋惜的是,他在嘉庆二年就因病去世。

  阿桂去世后,其余的大臣中,就剩下时任吏部尚书的刘墉,和文华殿董诰这两人反对和珅,不过,他们迫于和珅的滔天权势,也只能是暗中反对。

  因此,一直到嘉庆亲政前,他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力量能够制衡和珅。

  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任由和珅骑在自己脖子上,这就是当时嘉庆最真实的状态,这样的局面,如何让嘉庆不怕?

  要了解,历史上被权臣压制得死死的皇帝相当不少,其中有些结局也相当悲凉,作为受过完整教育的嘉庆而言,他不可能不了解

  但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嘉庆在乾隆刚死,自己亲政之初,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地清算了和珅。

  他之所以敢如此迅速地对和珅下手,并非是他不怕和珅背后的势力,而是他早在继位时,就已经为扳倒和珅在做准备。

  嘉庆为了扳倒和珅,足足装了三年的“”。

  更准确地说,早在嘉庆刚被立为太子时就已经开始,当年,乾隆最终决定把他选为继承人,嘉庆就在和珅面前装了一把“孙子”。

  当时,和珅是第一批了解嘉庆是储君这个消息的人,而在了解后,和珅派人送给嘉庆了一把玉如意,表示提前祝贺与巴结之意。

  对于和珅想干什么,嘉庆自然十分清楚,说实话他颇为反感和珅,但他并没有拒绝和珅的礼物,而是地收下。

  并且,在事后,嘉庆还特意写了一首《咏如意》的诗,送给和珅,表示的感谢之意。

  为什么嘉庆讨厌和珅,却仍然会收下东西,并在事后写诗表示感谢呢?很简单,嘉庆这是在向和珅示好

  嘉庆十分清楚和珅在朝中是什么地位,更明白乾隆对和珅信任到了什么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珅甚至能影响乾隆的决定。

  因此,不管是被立为储君时,还是在刚继位时,嘉庆得罪不起和珅。

  尤其是在摊上一个迷恋权力的“爹”,嘉庆更得小心翼翼行事,一旦他不慎出现错误,那么乾隆随时都有可能把皇位改为他人。

  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乾隆最信任的和珅,就显得至关重要,若是他对嘉庆有所不满,那么也会导致嘉庆皇帝梦破碎。

  所以,嘉庆需要做的,就是让和珅对他满意,对他放心。

  那么,嘉庆是如何做的呢?除了前文说过的主动示好之外,嘉庆还不忘时时刻刻向和珅“谄媚”。

  比如,和珅经常会向嘉庆汇报一些朝政上的事情,只要是和珅汇报的内容,嘉庆往往大笔一挥,统统批准,临了还不忘表扬一番和珅。

  再比如,嘉庆如果有事需要向乾隆汇报,他都不会直接去找乾隆,而是先找到和珅,把他需要汇报的事情,复述给和珅后,让和珅转答至乾隆。

  不仅如此,在嘉庆继位后,当时朝中有大臣弹劾和珅不法,并反映和珅以及其朋党胡作非为,但嘉庆在接到举报后,不仅没有调查和珅,反而对着举报的人一顿训斥。

  他十分严厉地对那个大臣说,自己以后要和相公(指和珅)共同管理四海,因此,其他人怎么能如此诬告和羞辱和珅这个国之栋梁呢?

  这些话传到和珅的耳朵里,和珅会怎么想?他会觉得,嘉庆很上道,十分不错。

  而嘉庆为了示好和珅,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当时的原则就是,只要与和大人有关的任何事,那么都是他示好的机会。

  某次,和珅送给嘉庆一块好玉,嘉庆拿到后第一件事,就是写诗赞美,诗词的主旨没有别的,就是这是好玉,送玉的和珅和大人更是好人。

  本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却在一个奴才面前,如此卑颜屈膝,甚至是相当谄媚,嘉庆采取这种典型的“装孙子”行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示好和珅,从而让和珅对自己放松警惕。

  当然,仅仅是示好还不至于能彻底让和珅放心,为了更稳妥起见,嘉庆甚至主动“自污”。

  首先,嘉庆对外表现出了一副无脑,且毫无主见的形象,当时,乾隆在上朝时,嘉庆都会陪同在身边,而在陪同期间,用一句话来形容嘉庆就是“像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他几乎不说话,并且,乾隆高兴的时候,他也跟着高兴,乾隆笑的时候,他也配合的笑,这一幕场景,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臣都曾见过。要了解,当时的嘉庆,已经是个快四十岁的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除了点头和发笑之外,他什么都不会做。

  而作为权臣,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皇帝?答案就是像嘉庆这种啥也不懂,就会点头的皇帝。显然,嘉庆的表现,让和珅很放心,而嘉庆依旧觉得做得不够,他还经常公开发表一些关于的诗词,甚至还写过不少艳曲。

  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他就是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无心政事,且胸无大志,只了解享乐的人。只有这样,才会迷惑和珅,才会让和珅放松对他的警惕。

  靠着“装孙子”,以及向和珅主动示好,加上有事没事“自污”一把等几种策略,嘉庆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并且,也成功的骗过了和珅。因此,一直到乾隆去世,和珅都不觉得嘉庆会在将来弄死他。

  而在乾隆死后,嘉庆之所以最终能成功清算和珅,并且没有引起朝局动荡,源于他的两个高明策略。

  首先,嘉庆深谙“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第一时间控制了和珅。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于去世,就在乾隆去世的当天,嘉庆下了一道圣旨,点名要和珅总负责处理乾隆的丧事。

  这道圣旨颇为高明,为什么呢?让和珅负责乾隆丧事,和珅必然不会拒绝,毕竟不是谁都能当此大任的,况且人人都了解他是乾隆的宠臣,由他负责最为合适。

  这样一来,和珅就不会有任何怀疑之心,必定是欣然应允。随即,嘉庆又指示和珅,安排他去给乾隆守灵,而这才是嘉庆的真实目的,借助和珅去守灵的机会,当即就将和珅软禁在灵堂之内。

  于是,和珅就这样被困在了灵堂之内,看守他的都是死忠于嘉庆的心腹,而这就造成了和珅与外界的联系被迫中断。没办法与外界联系,自然就让和珅培养的势力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下,和珅纵然是有多么庞大的势力,也完全使不上劲。毕竟作为首脑的和珅都被软禁起来了,下面的党羽也就很难对嘉庆造成威胁了。

  并且,嘉庆做这一切速度极快,根本就没有给和珅反应的时间,从正月初三乾隆去世,到正月十三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前后仅仅用了十天。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同时从这个速度来看,嘉庆绝对是早有预谋。

  一方面是和珅觉得嘉庆不会对他下手,另一方面则是嘉庆处心积虑和早有预谋,两相对比之下,谁输谁赢。

  当然,擒住和珅只是嘉庆要做的第一步,在之后,嘉庆的第二步,才是彻底扳倒和珅,并稳定住朝局的最关键一步。

  嘉庆做了什么呢?很简单,他在宣布和珅罪状的同时,同时又宣布,“只追首恶,其余不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嘉庆只对和珅进行相应惩治,至于他的党羽,无论是谁,一概不再追究,更不会进行株连。嘉庆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也有两点。

  其一,和珅党羽众多,遍布朝堂内外,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上,均有与和珅牵连的人,如果嘉庆严查细办,那么就会掀起一股清算政潮,导致人人自危。

  这种情况,对于刚刚亲政的嘉庆十分不利,更何况,这些官员都查办了,还有谁给朝廷办差?

  其二,有道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如果嘉庆强行查办所有与和珅有关的官员,保不齐就会导致一些官员来一个鱼死网破。

  要了解,大经过乾隆的折腾,到了嘉庆接手的时候,已经是,各地起义此起彼伏,这个时候,嘉庆急需要的稳定,而不是让官员。

  因此,考虑到当下的局势,嘉庆就做出了“只追首恶”的决定,并且,当时他还公开表示,只要能主动站出来举报和珅的,不仅不予追究,并且大大有赏。这样一来,那些与和珅有牵连的官员顿时松了一口气,对嘉庆也是感恩戴德。

  同时,这些官员在看到和珅倒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自然了解讨好皇帝,以表忠心是当下第一要务,于是,弹劾、举报和珅罪状的奏折,络绎不绝的送到了嘉庆面前。

  俗话说,和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嘉庆最终定罪,并被宣判了死刑。整体来说,嘉庆扳倒和珅的整个过程,可以用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来形容,因此,他也就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小结:

  嘉庆在乾隆刚死就敢对和珅下手,得益于他在未亲政之前所做的充足准备,导致和珅疏于防备,并且,嘉庆出手迅速,直击要害,先是控制住了和珅本人,之后又适时宣布“只追首恶”,让和珅背后的势力纷纷倒戈,因此,才会在除掉和珅的同时,稳定了朝局,总体来说,手段极为高明。一家之言,欢迎斧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