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为何要举办千叟宴?造成了什么影响
,新觉罗,名,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中记载:尊老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在,尊重老者的行为,最佳者当属举办千叟宴了。
看过宰相刘罗锅的读者,应当会对千叟宴有印象。当刘罗锅辞官回乡之后,便受皇帝召回京,去参加千叟宴,当时可以看到在大殿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头老太太,场面一片祥和。
从表面看来,举办的千叟宴是一件大功,是与民同乐、尊敬老者的好事。可在真实的历史上,在乾隆办的千叟宴中,可是害苦了这帮老人家们,甚至很多人是有来无回,死在了京城或者回乡的路上。因此,乾隆举办千叟宴,到底是功还是过呢?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再做定夺。
首先,事情要由开始说起。
当康熙帝纵览古今,发现了在历朝历代的一百九十三位帝王之中,竟然没有人比他坐皇位时间更长的了,于是他便激动的决定要大办庆典。
当时康熙下了一道圣旨,国内凡65岁以上的老者,不论是官是民,都可进京赶往畅春园去参加他举办的宴会,而这就是乾隆皇帝千叟宴的雏形了。
康熙第一次举行的千人大宴时,就赋有《千叟宴》诗一首,而千叟宴也故得宴名。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而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一个盛大皇家御宴,在一共举办过4次。
而康熙在位时,一共举办过两次千叟宴,分别是在康熙五十二年以及康熙六十一年。其中,第一次办宴席的规模最大。
当时全国各地的老者们反响热烈,他们能够感受浩荡皇恩,这对老百姓来说也算是件幸事。去参加宴会的人数,超出了康熙的想象,很多人到了都没地方坐,后来康熙临时又加派了食物,才足够他们享用。
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也继承了康熙的长寿基因,他在位长达60年。他也效仿康熙举办了千叟宴,并且其规模更大。
在乾隆年间,一共举办了两场千叟宴,规模最大的是在乾隆五十年的那场。在此期间,乾隆刚好添了第五代孙,可谓是五世同堂喜上加喜。
并且,这场宴会的门槛要比康熙时的低,只要满六十岁就能赴宴,而那次前来赴宴的老者,竟多达3000人。
当时,被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郭钟岳。据说当时他已有141岁。因此,乾隆和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正好是141岁。而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上一,也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最后一次千叟宴,是在元年,也就是乾隆帝把皇位交给自己的儿子的那一年,这次乾隆提高了标准,需满70岁以上才能赴宴,但这次直接在紫禁城内的寿宁宫设宴。
在清昭梿的《啸亭续录·千叟宴》中,记录了千叟宴的盛况:“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余人;乾隆乙巳,纯皇帝以五十年开千叟宴于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余人,各赐鸠杖。丙辰春,圣寿跻登九旬,适逢内禅礼成,开千叟宴于皇极殿 ,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
然而,举办千叟宴看似是好事,可实际上,乾隆办的千叟宴,却成了很多老寿星最后的晚餐。
这是由于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太多,因此食品供应成了大问题。很多菜在送上桌的时候,饭菜早已经凉了,而且办宴席的日子,是在正月,正月北京的冬天可是的。一帮老人们,在大冬天吃着冷饭,再加上赶路时的颠簸,因此有的就直接死在殿上了。
并且,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像感冒发烧这种小病也都可能要人命,老人的抵抗力差,加上还要赶路在相应的期限内到达京城,一路舟车劳顿,也得掉半条命了。
相比乾隆,康熙办的两次千叟宴都在三四月份,气温不至于那么寒冷。而乾隆皇帝办的两次,却都在正月。
对此,也发现了冷饭冷菜的问题,于是他就提议乾隆说,第二次不如改吃火锅,吃火锅可以暖和身子。对此,乾隆皇帝也是采纳了,所以在第二次宴会中,老人因此去世的情况,也就大大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