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初都敢杀自己的亲兄弟 李世民为何没有
今天双元制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双元制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杀兄弟、娶弟媳,为何没有杀死永除后患?
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抓住时机从晋阳起兵,在乱世中建立大统一的唐王朝,史称。
在历史上,李渊的能力往往被低估,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李渊在位时间相对较短;二是唐太宗李世民表现更加突出。
在唐高祖李渊起兵之时,和李元吉从河东逃到太原,李渊命李建成为左路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路军大都督,分别统军西进,剑指长安,李元吉负责留守太原。
李渊攻下长安后,李建成曾担任东讨大元帅,在为站稳脚跟、方面贡献不小。后来,李渊在长安称帝登基,李建成因嫡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左传》有载“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按照中国传统礼制,太子是不带兵的,因此李建成一直在辅佐李渊治理国家。
齐王李元吉在驻守太原时,曾因周攻打而弃城逃回长安,名声跌落、一蹶不振,从此唐代大多数军事任务都交给秦王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的军事天赋堪称优秀,先后为大唐王朝清扫多位劲敌,被李渊封为“”,威名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秦王和太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提前在长安城北面的玄武门设下埋伏,发动,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儿子,迫使唐高祖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
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改元贞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在残杀建成、元吉两位兄弟后,本来打算将建成妻子收入后宫,结果不得所愿,终究还是将弟媳纳入后宫,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成为他一生被人诟病的地方。
既然李世民是逼宫夺位,为什么不敢杀死唐高祖李渊呢?
首先是李渊的态度让李世民放心。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带兵迅速包围李渊寝殿,身披铠甲、手持兵刃的尉迟将军站在李渊面前,理由是奉秦王之命前来保卫李渊安全。
李渊瞬间就明白自己处境,与其说是护驾,不如说是逼宫,于是李渊当场就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李渊说“善,此吾之夙心也”。
唐高祖李渊了解太子李建成肯定已经死了,并且能够非常镇定地将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口中还说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从史料中来看,李渊对于权力的贪念并不大,早在武德六年时,李渊就曾对尚书左仆射裴寂说“你来负责管理政务,我来做太上皇逍遥自在,这样岂不是很快乐?”
从李渊的角度来说,在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的时候,他早已心知肚明,了解两个必有死伤,任凭他从中如何周旋,都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从李渊的初步表现来看,李世民是满意的,当即变成唐代太子,两个月后顺利成为大唐皇帝。唐太宗登基后对李渊更加放心,因为这位太上皇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从生育孩子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好在唐代国力蒸蒸日上,李世民不必担心养不起这么多弟弟妹妹。
因此,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种种表现让李世民非常放心,唐太宗可以稳稳地坐在皇帝宝座上,这是李世民没有弑杀李渊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是李世民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政敌。
在李世民东征西战过程中,他非常聪明地积攒人脉,尤其在攻下洛阳后在城中大量安排亲信,拉拢当地世家大族,通过联姻方式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其实李世民迎娶李元吉妻子杨氏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隋唐时期门阀之间的相互支持不容忽视。
太子李建成在长安坐镇期间,他的背后也有支持力量,主要是隋朝旧势力集团,他们渴望通过李建成登基称帝后继续保持荣华富贵,因此对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李世民格外小心,甚至鼓动李建成先下手为强。
从表面上看,是李世民与李建成两兄弟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他们背后两种势力集团之间的博弈。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全部一命呜呼,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已经达到肃清政敌的目标,能够和自己抗衡的力量已经不存在。
从玄武门之变肃清政敌的目标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已经达成目的,没有必要对唐高祖李渊痛下杀手。
最后是李世民需要李渊活着。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杀死李渊登上皇位,那他就是的,这对于他稳固统治天下是非常不利的。
在古代人的观念中非常重视忠和孝,弑君杀父的行为会遭到社会谴责,这对于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成为太上皇的李渊已经丧失对朝政的控制,因为李世民已经对朝堂上李渊亲信进行调整,朝野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时李渊更重要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他是自愿皇位给李世民,并不是李世民杀死父亲后登基的,对于天下民众来说,这样的皇位传承是能够接受的,至少保持了父慈子孝的样子。
纵观,会发现很神奇的现象,祖辈经常会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如此,李世民可不想成为开这样先河的人。即使李世民这样想,但是唐代仍然出现多次在玄武门发动政变的事件。
综上分析,唐太宗李世民历经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他虽然弑杀兄弟、迎娶弟媳,但是没有杀死李渊,究其原因是综合考量之后,不杀利大于弊,而李世民人生履历上也少了一个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