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官员辞职有多容易?
魏晋时期,官员辞职有多容易?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魏晋名士,魏晋风度。
有才有名的文人,历来都是统治者招揽的对象。可
政治与真理,向来都是相悖的
。一入仕途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迷途行远的名士们,如何用行动保证他们的风骨呢?
:左手饮酒,右手服五石散
面对司来路不正的政权,竹林七贤中的、、刘伶等人,是既看不惯又没办法。统治者非要让你出来做官,以示自己政权对人才的重视。
竹林七贤应对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酒,一种是五石散。酒用来装醉或者真醉,五石散用来“羽化成仙”。
刘伶
是真的醉酒,一边喝酒,一边后面跟着仆从,仆从手里拿着铁锹。刘伶交代仆从们如果他醉倒在了路上,就在原地挖个坑,把他埋了就好。
阮籍
是装醉,推辞几次不做官之后,说了,你必须出来做官,不然就杀了你全家!没办法只好出仕。他上任的地方都是盛产好酒的地方,结果每次都是,去了几天就回来了,要不说那个地方酒不好喝,要不就说酒喝光了。
怒了,你文章不错,留我身边给我写个《劝进表》吧。阮籍一听,悲伤不已,连续酩酊大醉半个多月,然而还是躲不过,违心写完后,没2个月就去世了。
嵇康
是反抗最彻底的,因为他嗑药。服用“五石散”,不食人间烟火,一心“羽化成仙”的嵇康,自然是自由高于一切。“士可杀”,但绝不出仕,于是被杀害,空留下了《广陵散》这一绝唱。
我想金庸老先生对嵇康的这为也是很钦佩的。在《笑傲江湖》里,安排了曲阳和刘正风这一对一正一邪的组合,琴箫合奏“笑傲江湖”这一绝世名曲,最后共同赴死。
死前刘正风唯一的遗憾,却是他的小儿子向敌人认输投降,他认为这有辱门风!
张季鹰:知否知否,鲈鱼莼菜羹完胜
西晋的文学家张季鹰,在洛阳做官,有一年的秋天,西风渐起,他想起家乡的鲈鱼和莼菜,这两天正是收获的季节。
莼菜凉拌也好,作羹汤也好,都很美味;鲈鱼脍也好,和莼菜一起,做一道鲈鱼莼菜羹也罢,真真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于是连辞职报告都没有打,就弃官回乡了。
结果歪打正着,他的上司齐王兵败,跟随他的人也纷纷被杀害,张季鹰却幸免于难。
而且,这已经不是张季鹰头一回私离岗位,之前他就和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听人家弹了一首曲子,就引为知己,跟着人家坐船去了洛阳,连他的家里人都没有告诉。
对他这种放浪形骸,目无章纪的做法,同时代的人也很不满,就有人问张季鹰:你现在是快活了,百年以后呢?难道你不在乎百年后的名声吗?
张季鹰说:“使我徒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有没有觉得耳熟,《陈情令》里魏无羡的人物主题曲“曲尽陈情”:
“丹心何须言在口,横笛闲吹落星斗,使我徒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原来是张季鹰的典故啊!
无论是张季鹰还是魏无羡,都当得起“风流倜傥,浪荡潇洒”这八个字。
:我发誓,此生再不做官!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圣”,他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连唐太宗都垂涎不已。
堂堂,却是使了下三滥的手段才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到了《兰亭集序》的真迹。据说后来李世民还把《兰亭集序》的真迹带到了他的葬陵中。
王羲之,不仅字写得好,还是一位政治家。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廉好官,可身处东晋乱世,即使他出身大家族,身兼多种才能,依然在仕途上屡屡受挫。
他有一位家族中的子侄王述,是王羲之的粉丝,但王羲之觉得王述是个随波逐流的小人,不愿与他多交往。
可王述偏偏是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不愿意拍他马屁,说他好话,惹怒了这位上司。于是王述就处处找茬。
有一天,王述到王羲之管辖地的粮仓巡视,指着角落里的灰尘,说:这是怎么管理的,没人打扫吗?你这个工作非常不尽职啊!回去写一万字的反思报告来!
王羲之是家族内的楷模,不愿意受这等小人的闲气,干脆递交了辞职报告,还在他父母的坟墓前立下重誓:此生再也不为官!如果有违誓言,!
果然,此后王羲之再也没出仕过,甚至他的几个孩子也都遵守父亲的志愿,没有做过官。
陶渊明:做自己也需要非凡的勇气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简直可以称为隐居界的鼻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几乎人人都会背诵。
不过陶渊明也陆陆续续做过八九年的小官,因为有一家人要养活,他有正当的借口:
公田足以酿酒。吃饭是其次,官家的粮食可以供得起他喝酒。
40岁那年,他亲爱的妹妹病逝,陶渊明焦急去“吊丧”,正巧这时,上级要来检查,还明确要求陶渊明“束带”迎接,于是,“”的陶渊明,就此辞职,归隐田园。
我们最害怕的是,渐渐地,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不能任性,迫不得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木心说:人生有时候,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陶渊明,有非凡的勇气承担自己,不依赖于体制,不依赖于信仰,通过自己的体验悟生活,去生活。
希望我们都能在时代的喧闹里,保有生活的底色。在宇宙里自在享受自己的生命,不用欢喜也不用担忧,该去的就随他去,该来的就随他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