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刘伯温是如何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吗?真
在民间一直是神一样的传奇人物。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任谁也逃不脱这个“真香定律”,尤其是大明王朝的开国,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据《明史》所载:“明初四大案”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只余三三两两!“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的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的“”,洪武十八年的案,洪武二十六年的案。
四大案过后,当初与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十不存一,是凭借与朱元璋幼年的交情以及的“激流勇退”才得以幸存,而刘伯温则是凭借一首诗得以保住性命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洞天福地出人杰!
刘伯温原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武阳村,从“风水”的角度来说,这可是一块宝地,尤其是青田县境内的南田山更有“南田福地”之称!《洞天福地记》中有相关记载:“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
正如在《滕王阁序》所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出的人出生在灵秀之地,而灵秀之地又因“伟人”而更为!刘伯温就是青田县“产出”的杰出人物,青田县也因其名声大噪!
刘伯温天资聪颖,头角峥嵘,自小就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十四岁读《春秋》,十七岁开始系统的学习“”,钻研儒家学问,二十三岁赴元大都参加会试,高中,三年后出任江西高安县丞,在任期间肃清吏治,造福一方,后因受排挤打压愤而辞官,隐居山野!
“”,请君出山,定鼎天下大势!
1360年,朱元璋于应天称王后,派人将刘伯温请来,刘伯温早闻朱元璋大名,又观其有“帝王之相”,便留在朱元璋身边担任谋士,辅佐朱元璋剿灭,击溃,又参与制定了“灭元大计”,使得朱元璋能够“”,青云直上。
最后于元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1368年登基称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大明王朝自此建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并在“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青田县乡民受益匪浅,无不感恩戴德,颂赞刘伯温之名!
正如上文所提,青田县这个“洞天福地”诞生出刘伯温这般“惊世鬼才”,刘伯温反过来又使青田县得享实惠,双方“互惠互利”!
明朝建立之初,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制定军卫法,整肃纲纪,使得这个新生的政权得以迅速站稳脚跟,度过“彷徨期”,这期间朱元璋颇为信赖刘伯温,甚至对其言听计从,但随着刘伯温与的交恶,以及“求雨失败”,刘伯温开始失宠,不久告辞还乡,后来虽又被征召入京,却已经与权力中心愈行愈远!
君臣离心,告老还乡,写诗保命
1371年,刘伯温再度告辞还乡,彻底远离朝堂,没几年即身患重病,不良于行,即便如此,多疑的朱元璋仍然没有对刘伯温放松戒备,时常派人打探虚实,深怕刘伯温患病是假,韬光养晦,图谋造反是真!
刘伯温何等人物,早知朱元璋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于是决定以“假死”来安抚朱元璋的“多疑病”!一日,朱元璋再度派人去探查刘伯温的状况,探子刚到村口,就听到村内敲敲打打,哀乐齐鸣,一打听才知道是刘伯温突然暴毙,探子立即返京,将消息告知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先是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眉头一皱!“不对,刘伯温绝不会如此轻易死去”,为了一探究竟,朱元璋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去看看刘伯温究竟是何状况!
朱元璋出京后一路快马加鞭,没几天就到了刘伯温的老家,正欲进村时,忽然瞥见村口有一间破庙,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和尚的那段岁月,双脚的走入了那间破庙,刚进庙门,朱元璋就在墙上看到一首诗: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默念几遍后,朱元璋转身就走,离开刘伯温的老家,自此再也没找他的麻烦!刘伯温因此保住性命!
小结:
刘伯温写诗保命与作《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诗明志,且都达到了相同的目的:保住了性命!
正如刘伯温在诗中所言,大千世界何其宽广,皇帝您贵为九五至尊,何必偏偏要和我这个糟老头子过不去,从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败在了“失道寡助”!
朱元璋也并非铁石心肠,看罢全诗自然懂得了刘伯温的一片苦心,因而转身离开,不再计较!而刘伯温的这首“保命诗”也因此流传下来,青田县几乎人人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