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陈式是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今天双元制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之中,陈式可能是最饭桶的一个将领了。
无勇无谋,事前说大话,事后甩锅,几乎集中了饭桶将军的所有缺点。
事实上,陈式虽不是一位顶级,但绝对是一位最靠谱的将领。
遗憾的是,无论是史家还是后人,都喜欢“奇迹”,对“靠谱”似乎有所低估。
正史:被低估的“靠谱”之人
陈式,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将领。
汉中之战时,他开始走上高级将领的岗位。
1、靠谱的败仗:马鸣阁道之战
陈式的第一仗,就给刷了功绩。
为取汉中,取“断绝内外”之策,让陈式等十余营封锁马鸣阁道。
结果,徐晃率军进攻,大败陈式等人,刘备军损失惨重,许多人投谷而死。
此战后,大喜,赞许徐晃:马鸣阁道是汉中的咽喉。刘备想断绝内外,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取胜,善之善者也!
随后,曹操因此还使徐晃假节!
陈式这次登场,真的就是一败涂地吗?
果真如此,刘备为何后来反而加重了陈式的地位呢?
陈式的任务,是封锁马鸣阁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为徐晃所败,但马鸣阁道(阴平到汉中的通道)还是为刘备军所控制了。
因此,比较全面的情况应该是:陈式一度为徐晃所败,损失惨重。但是,陈式等人在付出惨重代价下,还是控制了马鸣阁道。
为巅峰徐晃所败并不丢人,一年后,也被徐晃击败了。
陈式不是什么神人,打不过徐晃。
然而,在失利后仍能完成任务,可见陈式“靠谱”。
因此,陈式得到了刘备更多的重用。
2、“遗憾”的败仗。
时,陈式成了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当时,冯习为大督,张南为陆军前部,吴班、陈式为水军。
前面的马鸣阁道之战,陈式指挥的是山地作战,此时,又担任水军将领。
可见: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陈式,军事素质比较硬,能够胜任各种作战任务。
战役初期,吴班、陈式的前部表现出色,连续攻占了巫、秭归等重镇,并在夷陵击败了孙桓。
此后,占据陷入僵持后,刘备“舍水就陆”,令吴班率水军上岸,陈式也就没有再出现在记载中了。
夷陵之战的总走向,不是陈式这种级别的将领所能决定的。
尽管陈式表现不错,但随着陆路的战败,陈式也败归了。
3、靠谱的胜仗。
北伐,多无功而返。
唯一的成绩,就是夺取了武都、阴平。
而收复武都、阴平,就是陈式干的。
当然,收复武都、阴平,主要难点在于“打援”,也就是阻挡援军。
“打援”,是由诸葛亮亲自指挥的,陈式负责是“攻城”。
所以,夺得武都、阴平这样的大功,总指挥仍然是诸葛亮。
不过,能,完成夺城任务,一口气连夺两郡,也是可圈可点的。
要知道,诸葛亮时期,有独当一面经历的将领很少,只有(佯走箕谷)、(守街亭)、(远出羌中)、王平(独拒),以及陈式。
其中,陈式收复武都、阴平,与魏延远出羌中,是仅有的两次比较大的胜利。
所以,正史上的陈式,虽不算一流名将,但无论地位、功劳,都是名列前茅的。
其重要性,不及关张马黄,也不及魏延、、王平,但不在廖华、张翼等人之下。
遗憾的是, 正史都没有给他单独列传,使这位立下不小战功的将领知名度不高。
没有被单独列传,也就注定了:只有在作战时,他才出现,而他的生平等信息则不可能得到记载了。
因此,陈式的结局,是未得记载的。
没有记载陈式的结局,不是因为陈式不配,而是史家不公。
演义“饭桶化”
到了演义中,陈式则完全被“饭桶化”了。
第一次出场。
来攻,陈式牛逼哄哄地跟说:将军休动,某愿当之。
然后···出战,先中了诱敌之计,后又被夏侯渊直接生擒了。
无勇无谋,还说大话,典型的“饭桶”。
第二次出场。
陈式与魏延、张翼、杜琼引军进军箕谷。
诸葛亮让邓芝来提醒:小心魏军埋伏,不可轻进!
陈式再次牛逼哄哄:丞相太多疑了。自带五千人出箕谷底,先到祁山,看丞相羞也不羞?
结果···果然中伏大败。五千人只剩下四五百人。
事后,陈式和魏延互相甩锅。
诸葛亮干脆把陈式砍了。
无勇无谋,说大话,还甩锅,这是真正的“饭桶”。
《三国演义》确实抹黑过许多人。
但是,大多数抹黑,都是对史实作“修补”,即对发生的事情作一些虚构。
而陈式,他的“饭桶行为”,则完全没有任何史实依据,从头到尾全部是虚构的,相反,陈式真实的战功、表现,演义则从头到尾一个字都不提。
真不知道老罗和陈式何冤何仇···
陈式,不是关羽魏延这样的顶级将领,他没有什么令人叹为观止的才能。
然而,他兢兢业业,坚决执行任务,是一个靠谱的将领。
读史时,人们总爱谈论“神迹”,似乎对“靠谱”不甚重视。
因此,靠谱的陈式,遗憾的没有得到单独列传,甚至连其生平也没有着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