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孙无忌是个什么样的人?李治继位后他
,字辅机,文德皇后兄,唐初大臣,之首。接下来双元制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诞生出数百位帝王,但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不过寥寥数人,唐太宗就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千古一帝”这一称号的由来就与李世民密切相关。
据史料所载,“千古一帝”一词最早出现在,王志坚所著的《读史商语·卷三》有语:“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李世民统治时期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开创“”,文治武功确实担得起“千古一帝”这一称号,不过与其辉煌的成就相比,他自身的“污点”同样“”,其中最被人诟病的当属“”以及霸占弟媳,其实除去这两件事,他最被人所称道的“知人善用”的优点也存在商榷的余地!
这从李世民第三子,吴王的临终遗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出生于公元619年,其母为之女,据《唐史》所载,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宠爱”,贞观十一年被封为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二年又加授,在朝中威望很高,永徽四年,“房遗爱谋反”案事发,李恪受到牵连,被缢杀于长安宫颈之内。
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房遗爱谋反”案,房遗爱是唐初次子,娶李世民爱女为妻,高阳公主生性淫荡,与和尚私通,败坏皇家名声,李世民得知后,下令将辩机和尚腰斩,然后下诏斥责高阳公主,并禁止她再入皇宫,这相当于将她从皇室除名了。
此事令高阳公主心生怨恨,一直图谋报复。
李世民驾崩,继位后,高阳公主“忽悠”丈夫房遗爱谋反,推翻李世民选定的李治,拥立李世民第六子李元景为帝,房遗爱懦弱无能,毫无主见,听了妻子的话开始策划谋反,结果事不机密,被人告发,谋反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整件事可以说就是一桩“闹剧”,根本没有对李治的统治产生丝毫威胁,然而此事却被有心人利用了!
所谓“利用”自然是趁机罗织罪名,将某些人划分为“房遗爱谋反”一案的参与者,很不幸,与谋反一案没有丝毫关系的吴王李恪成了此案最大的受害者,李恪临终前大喊一句话:“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没错,罗织罪名,陷害吴王李恪的正是长孙无忌,而李恪的这句话实际上揭露了李世民在用人上的一大失误!
李世民自始至终没能看出长孙无忌的真面目!
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还是唐国公时,长孙无忌就与李世民相交莫逆,后来还与李世民成为“郎舅”,李渊起义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后来又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深受李世民信任。
他任尚书右仆射时,有人上本诬告他,李世民却将奏折拿给长孙无忌看,以示对他的信任,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一生最信任的人,二人不仅有君臣之义,还有兄弟之情,李世民驾崩时还留下遗诏,命长孙无忌辅政!
然而李世民错看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有“两副面孔”!
李世民在世时,长孙无忌简直就是“忠诚、谦逊、大公无私”的化身,贞观元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为公,并命其出任宰相一职,长孙无忌却以“避嫌”为由,坚持辞去宰相之职。
李世民无奈,只得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七年,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拒不肯受,坚决推辞,这次李世民铁了心,任长孙无忌说破了嘴皮,也不肯收回成命,两人争执许久,长孙无忌无奈之下出任司空。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意图恢复“分封制”,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的封地定在“赵州”,后来李世民觉得“亏待”了长孙无忌,又改封长孙无忌为公,不料长孙无忌再次拒绝,上书劝谏,言明分封制的危害,李世民无奈,分封之事就此作罢!
贞观十七年,长孙无忌出任太子少师,贞观二十年又主持、门下省事务,位极人臣,权倾朝野!总而言之,李世民在位时,长孙无忌表现得十分完美,没有一点瑕疵!
然而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变了”!
李世民驾崩前留下遗诏命长孙无忌辅政,而李治刚被立为储君时,长孙无忌就出任太子少师,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极为信任,甚至可以说依赖,对其言听计从,“房遗爱谋反”事发后,李治命长孙无忌详查。
长孙无忌一改过去公允的作风,开始利用此事大肆,陷害忠良,将原本只是一桩“闹剧”的谋反案变为一桩冤狱,其中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因为深受李世民宠爱,曾与李治竞争储君之位而受到长孙无忌的“特别对待”。
他威胁房遗爱“揭发”李恪,李治顾念兄弟之情,不想,长孙无忌又劝谏李治,最后将李恪冤杀,同时遇害的还有薛万彻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