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朱灵不受曹操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朱灵不受重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灵,至追随曹操后,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在击、守许南、征荆州、平、破氐帅等诸多战役中,屡立战功。可到头来,朱灵虽战功累累,却不被曹操信任,反饱受曹操怨恨。
朱灵,不管是监管失职,致使脱离曹操的软禁;还是牵线搭桥,导致延缓曹操的进程,这两件事足以成为被曹操怨恨的充分条件,反成为不了被曹操解兵权的必要条件。朱灵,之所以被曹操怨恨并解除兵权,是因为触犯到曹操的逆鳞——介入两人的世子之争。朱灵参与魏王的世子之争,让的曹操产生了怨恨:争权夺利,寄托曹丕,操纵政局。《志》等史书史料或《》等文学文字对朱灵参与曹魏的世子之争均无记载记录。但从曹丕即位魏王、登基为帝,对朱灵拜将封侯增邑及改封的一系列举动,可窥见出曹丕对朱灵的信任重用及厚爱。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引《魏书》:文帝即位,封灵鄃侯,增其户邑。诏曰:“将军佐命先帝,典兵历年,威过方、邵,功逾绛、灌。图籍所美,何以加焉?朕受天命,帝有海内,元功之将,社稷之臣,皆朕所与同福共庆,传之无穷者也。今封隃侯。富贵不归故乡,如夜行衣绣。若平常所志,愿勿难言。”……於是更封高唐侯。曹丕对朱灵非比寻常地厚受,即是帝王的驭人之术,也是对朱灵战功的肯定,更是对朱灵站队的回报。朱灵参与魏王世子之争,并鲜明支持曹丕之举,站在曹操的角度及立场上,这是绝对所不允许的。
众所周知,历朝统治者最烦拉帮结派。可是在封建社会,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借同乡、亲、故关系拉帮结派,裙带观念等行为屡见不鲜。结党营私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权力寻租、吏治腐败、政局动荡及政权倾覆等等。英明神武又深谙权术的曹操也不例外。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迎至,达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曹操或许还有匡扶汉室,消除割据的念头;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被册封为魏公,完成“加九锡、建”的目的,曹操或许萌生出废除汉室,取而代之的野心;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被册封为魏王,实现“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的,曹操或许加快篡夺汉室,改朝换代的步伐。从“挟天子”至进爵魏公,曹操用了十六年又九个月;而从进爵魏公至册封魏王,曹操仅了两年又十一个月。特别是曹操被册封魏王后,曹魏取代刘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曹丕曹植之间的世子之争也日益激烈。
朱灵,作为曹操麾下大将,不仅介入魏王世子之争,还鲜明地支持曹丕。朱灵的举动一下子就挑战了曹操的底线,触犯了曹操的逆鳞,触发了曹操对朱灵的不满,从而派带几十名去解除朱灵的兵权。朱灵参与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到头来只是被剥夺兵权,以示警告,充其量是小惩为戒。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的丞相主簿参与曹丕曹植的夺谪之争而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掉。
曹操对朱灵的恨,尽管也是揣度及怀疑,在毫无证据证明朱灵参与夺谪之争的罪名杀头,杀一儆百;但为了曹魏万世江山稳固,即便是空穴来风也要排除危害江山社稷的风险点。基于朱灵的身份不同于杨修,故曹操只是解除朱灵的兵权,以示警告,以笼络曹魏集团的其他外姓将领。
,当曹丕即魏王位和登基为帝时,只因朱灵站对位而得到丰厚的回报:封侯拜将、增邑改封,甚至还从祀於曹操庙庭。正所谓:撑死胆大,饿死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