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为什么就不杀开国功臣?
为什么就不杀开国功臣?下面双元制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要想知道刘秀为何不杀功臣,我们要先看看哪些开国杀了功臣。说起君主屠杀功臣,大家可能首先会想起和。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出身相对低位的开国皇帝确实曾经杀过功臣。但是两个人杀功臣的程度却不同,刘邦充其量只能说杀功臣,朱元璋则完全可以用屠戮或者屠杀。
我们发现屠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出身相对来说比较低,刘邦是出身,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这样的人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整个天下,完成了从屌丝到暴发户的转变。他们获得天下之后,由于没有强大的世族和势力做为支撑,往往担心手下功臣抢夺自己的胜利果实。所以他们会通过屠杀功臣的方式,使得自己安心,保住自家一山。此外这些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他们一是想法比较偏激,二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在他们看来屠杀功臣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死人是不可能威胁到自己的江山,不仅要屠杀功臣,还要灭功臣的族,免得有人报仇。如果储君相对较弱,也容易引起屠杀功臣。刘邦的储君是一个弱势的储君。朱元璋的第一任诸君不是弱君却是一个仁君,朱元璋的第二任储君则是一个弱君。
我们总结一下杀功臣皇帝的基本特点。第一、皇帝出身比较低,之前几乎一无所有。第二、皇帝没有深厚的家族背景。第三、受教育程度相对较浅。第四、功臣出身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第五、储君相对比较仁弱。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屠杀功臣的情况,也出现了不少功臣得以善终的情况。其中做得最好的,最为人所称赞的当属刘秀、等人。刘秀处理功臣问题的时候,要远远超过他的老祖宗。刘秀处理功臣的总策略可以总结为:“退功臣、进文吏”。
建立之后,刘秀意识到应该由打天下向理天下转变。之前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骄兵悍将们已经不适应新局面,应该让他们退居二线,让更多文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于是刘秀给予开国功臣极高的待遇,保证他们的经济待遇,政治上的优待,让他们享受无限的荣耀。但是刘秀却剥夺了功臣们的军权和政治权力,让他们虚有其位而不掌握实权。东汉开国功臣中,除了、等少数几个人除外,基本上都退居二线,当上了逍遥自在的侯爷和豪强。东汉快速完成了从马上打天下到下马治天下的转变。
刘秀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实现了国家快速地安定发展,开创了有名的。功臣们得以保全自己和全族的性命,保持了自己的名节,保证自己一生荣华富贵。刘秀和功臣们的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汉明帝时期,把跟随刘秀打天下的最有功劳的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放置南宫云台,合称之为。
刘秀为什么没有屠杀功臣呢?
刘秀的出身其实并不高,刘秀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县令。刘秀九岁的时候,父亲就死在了县令任上。刘秀便跟着远在蔡阳县的叔父刘良,刘秀彻底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从刘秀的家庭背景来看,刘秀只是生活于一个普通家庭,只是一个普通人。刘秀在这点上没有比刘邦好多少。但是刘秀的“刘”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刘邦的“刘”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刘秀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刘秀还有一个皇族的身份。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孝景帝玄孙,刘邦的九世孙。刘秀家庭虽然已经没落,但是天下还是普遍认同,认为只有刘氏才是天命所归。所以当时无论哪一支都打着复兴刘氏的旗帜。那个不的还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是的儿子。刘秀以刘氏身份重建大汉天下,天下人心归汉,人心向刘。刘秀无需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担忧。刘邦当年始终无法解决为什么是汉政权取得天下的问题,无法证明是天命所归。所以他非常害怕大臣们反抗自己。功臣们造反的理论依据都没有了,刘秀完全不用担心异姓大臣反叛自己、反叛大汉。刘秀就没有必要再为功臣之事头痛。
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常说“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刘秀虽然是个农民,但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太学里面学习过。刘秀在太学里主修的是《尚书》,在太学的学业成绩还非常不错。如果照此下去,刘秀凭借自己的学业素养也能捞个,刘秀当年的心愿就是做个。刘秀年轻时候的名言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很显然刘秀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刘秀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颇具儒生气息的皇帝。刘秀从来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刘秀不仅不杀功臣,对待自己的敌人,也能。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得刘秀对待功臣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包容之心。刘秀考虑问题的时候,也想的更多,想的更全面。刘秀解决功臣问题考虑的非常全面周到,而不是像朱元璋那么简单地杀掉灭族。
如果储君较弱的话,开国皇帝会担心自己的儿子镇不住功臣,引起国家动荡,而大肆屠杀功臣。刘邦和斩杀、就是典型地为刘盈剪除后患。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时候已经引起的不满。朱元璋则取来一根长满刺的藤条让朱标去拿,朱标自然怕被扎到。朱元璋说我只有把上面的刺全部帮你去掉,你拿起来才不会扎手。朱元璋后来发起案则是为剪除后患。刘秀的第一任皇太子刘强和第二任皇太子能力都非常强。刘庄是东汉少有的圣明的强君,只不过由于东汉的热度不如西汉,所以汉明帝刘庄的名声才不那么响亮。我个人觉得刘庄比起一点都不差,刘庄在位期间汉朝的国力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有名的“”。刘秀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儿子镇不住这些功臣。刘庄对付这些已经赋闲在家的功臣,也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刘庄通过表彰云台二十八将拉拢功臣,但是也始终不放权给他们。刘庄完全可以自己把藤条上的刺捋顺,根本不需要刘秀去一根根地拔刺。
刘秀能够成功地推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也和功臣们的配合有很大关系。刘秀打天下的时候,“非刘不王”的观念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刘秀在分封功臣的时候,不能封他们为王,但是可以增加他们的封户。刘邦时期,万户侯可谓是;刘秀时期万户侯比比皆是。比如食邑四个县,至少四万户。这些功臣们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当王,最多也就是封一个侯。所以许多功臣之后,就已经做好了安享晚年的准备。刘秀的开国功臣,不少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少人都是地方的豪强势力。他们知道的道理,知道的道理。刘秀给予他们功成身退的机会,他们也正好就坡下驴。这些功臣们心甘情愿接受刘秀的优厚待遇而放弃手中的权力。功臣们解决了刘秀的燃眉之急,也保全了自己。
刘秀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圣明仁慈之君,刘秀通过柔和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令开国皇帝非常头痛的功臣问题。刘秀解决开国功臣的方法和态度也为后世君主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