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束后 使用苦肉计的黄盖到底去了什么
还不了解: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献苦肉计的黄盖,最终结局如何?为何“销声匿迹”了?
事实上,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并非是,而是黄盖!若不是黄盖献计火攻,孙吴联军怎么可能击败曹军?可令大家疑惑的是,在赤壁之战居首功的黄盖,居然在战后销声匿迹了,那么黄盖去哪里了呢?他死在赤壁之战了吗?
赤壁之战
关于赤壁之战,大家了解最多的版本便是演义版。在这个版本中,最大的功臣既不是黄盖,也不是,而是诸葛亮,若不是诸葛亮向上天借来东风,周瑜黄盖的火攻之计根本不可能实施,因为要实施这个计谋,就得依靠风力。最终,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吴顺利地得到了东风,一把火将曹营烧得干干净净,曹操八十万军队毁于一旦,自此,诸葛亮名声大振,成为了令众人仰视的存在!
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三国演义的改编版本,正史中的赤壁之战,根本就和诸葛亮没啥关系!
曹操南下后,迫于无可奈何,只能撤退,他原本是想逃到交州吴巨那里去的,因为吴巨和刘备是朋友,但是拦住了刘备。鲁肃认为单靠一方,是挡不住曹操的,不如把刘备也捆绑在一起,这样至少多一点胜算。在鲁肃的劝告下,刘备答应暂时不往交州撤退,并派出诸葛亮去和孙权商讨结盟事宜!而这,便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最大表现!
也就是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其实是扮演了一个外交使臣的角色,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赤壁之战,只是在和孙权商讨如何联盟!至于联盟的最终成型,其实和诸葛亮的关系也不是非常大,因为这个联盟本身就是鲁肃拉起来的,只要鲁肃说服了孙权,基本事情就成了,只要诸葛亮不捣乱,好好的和孙权商量,走走过场,那么孙刘联盟,就算是正式成型了!
孙权和刘备联盟后,当即以周瑜为大将,统帅三万兵马对抗曹军,而刘备这边,也派出了不少的兵马跟随周瑜一起作战。曹操的士兵很多都是北方人,荆州士兵又刚刚归附曹操,人心不是特别安稳,所以当时曹军的士气并不是非常高,再加上瘟疫横行,所以曹军表现出来的战力并不是非常强,直接被孙刘联军打得停靠在长江北岸的乌林一侧,不敢轻易出来交战。曹军不出,孙刘联军也没啥好办法,双方只能干瞪眼,最终还是黄盖想出了一个妙计,击败了曹军,这便是火攻!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直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可以看到,正史中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是一个使臣的身份,并没有参与作战细节,也没有参与借东风之事,这都是三国演义杜撰的。正史中提出火攻之计的人,乃是黄盖,而且具体实施这个计划的人,也是黄盖,所以说,黄盖才是赤壁之战中最大的功臣,是他给曹军带来了致命一击,使得曹操被迫狼狈撤退!
可令人奇怪的是,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盖,却在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何呢?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三国演义对黄盖的弱化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做法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吧,可三国时期明明有魏蜀吴三个国家,为何大家都只是说罗贯中在尊刘抑曹呢,为何大家都只盯着刘备和曹操两家呢?为啥大家不说东吴呢?为何没有尊刘抑吴的说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罗贯中眼中,刘备一方都是忠义之人,是值得赞赏的,曹操一方枭雄颇多,也值得说道说道,但是东吴一方,他们不配!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哦,这完全就是三国演义表达出来的意思!
从猛将角度来说,曹操和刘备手下都有不少的猛将,其中许多人还是顶级的水平!三国演义中的顶级猛将(超一流水平)共有8个,他们分别是、、、、、、、、。可以看到,这些猛将有5个属于刘备一方,2个属于曹操一方,就连被灭了的,他手下也是有顶级猛将颜良的,可为啥单单东吴没有这种顶级猛将呢?这不是摆明了看不上东吴集团吗?
人家都有顶级猛将,就东吴没有,足见罗贯中是多么的看不上东吴。更为重要的是,在罗贯中眼中,对付东吴的这些猛将,压根儿就不需要出动顶级猛将,只需要出动一个就可以了!一个张辽,那基本就是东吴猛将的天花板了,就连和这种猛人,也不是张辽的对手,可见在演义中,东吴猛将的战力是多么的差!可事实上,正史中的东吴猛将可不弱啊,赤壁之战败曹操,荆州之战败关羽,败刘备,东吴猛将哪里弱了?
其次从统帅的角度来说,东吴有四大都督,他们分别是周瑜、鲁肃、、,可以说,他们四人都是当时的顶级统帅,是当时天下人都尊敬的有才之人,即便是在后世,周瑜、吕蒙、陆逊的评价也非常高,他们也被列入古今六十四,陪祀武庙,足见大家对他们能力的认可,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呢?这四人可被黑惨了!
正史中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躺橹灰飞烟灭,然而演义中,他却被诸葛亮直接给气死了,让人觉得周瑜就是个小气之人。正史中的鲁肃,是个文武全才,人家使用弓弩,可是能直接射穿盾牌的,但是演义中的鲁肃,就是个任人欺负的老实人,形象差距太大。正史中的吕蒙,有士别三日,当的赞誉,结果演义中他被描述成为了一个不顾大局,破坏孙刘联盟之人。可以看到,演义中把东吴最出色的军事统帅都弱化得不成样了,这完全就是罗贯中在故意打压这些东吴统帅啊!
综合演义中对东吴猛将的战力打压和统帅的弱化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罗贯中是看不上东吴的,在他心目中,刘备和曹操两方才是争夺天下的主角,孙权不配,东吴不配,他们没有上桌对弈的资格!
也正是因为罗贯中看不上东吴,对东吴君臣的打压比较厉害,所以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很少再露面了,因为罗贯中压根儿就不想在东吴众人身上多费笔墨!连周瑜、陆逊这种顶级军事人才,都得不到罗贯中的青睐,更何况黄盖呢?
所以说,大家看三国演义,疑惑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销声匿迹,并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罗贯中不喜欢东吴的人,让他们消失,那也是非常正常的,至少他没有抹黑黄盖!
二、黄盖年老,转内政了
演义中的黄盖在赤壁之战后逐渐销声匿迹了,但正史中却并非如此,黄盖在此战之后,还活了不少的时间。
赤壁之战,黄盖被流箭射中,落入水中,虽然他被东吴士兵救起来了,但由于他年纪比较大了,所以他暂时跑去养伤了,没有参加后续对曹军的作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面的南郡之战,孙权攻吴之战,黄盖都没怎么露面。再后来,孙权论功行赏,给黄盖封了一个武锋中郎将,并将其调往了后方,让他负责处理后方的治理任务,因为他本身就比较擅长这块!
说白了,因为黄盖这个人年纪大了,且处理政务有一套,所以孙权把他从对阵曹军的前线给撤下来了,让他去对付后方的,这对于黄盖这种老将来说,也稍微轻松点,毕竟蛮族的战力远没有曹军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黄盖逐渐偏离了三国争霸的路线,毕竟大家主要关注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事。黄盖被调往了后方,自然无法参与和、蜀国的作战,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不过虽然黄盖没能参与到和魏、蜀两国的争霸战中,但他在后面的治理任务也完成得不错,还被孙权封为了偏将军,最终病死于任内!
《》: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结语
综合来看,黄盖其实并没有死在赤壁之战中,他在此战立下大功后,被孙权派往了后方,负责后方的治理工作,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最终病逝于任内。至于大家为何会觉得黄盖从赤壁之战开始便销声匿迹了,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三国演义给大家带来的误解,演义的作者不是很喜欢东吴君臣,所以对东吴的猛将打压得比较严重,黄盖出生于东吴,天然不受待见,所以罗贯中不愿再他身上浪费笔墨了;二、黄盖年老,被派往治理后方,偏离了魏蜀吴三国的争霸路线,所以被大家给忽视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