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在官渡之战后的结局如何?他为何要背叛曹
爆发在公元200年,是末年军阀混战中,与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
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
袁绍,在三国里也是位不可忽视的人物,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最巅峰时期占据四州的领地,还做过讨伐联军的盟主。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从此高干在袁绍帐下效力,镇守并州之地。高干总共奉命治理并州有七年之久,治绩卓越。在此期间,他呼唤堂弟高柔到河北 [2] ,并招致四方游土,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这是是汉末三国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也是袁绍、曹操双方争夺河北的一次重要战役。高干为袁绍提供粮食和士兵补给。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去世,继位,九月,面对东线巨大的压力,袁尚派郭援、高干及单于栾提呼厨泉,与关中诸将等联合出兵共攻河东。曹操一面让钟繇对抗,随后又派张既劝说马腾支持。后来袁绍官渡之战惨败,袁绍和曹操攻守之势转变,袁绍转攻为守。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高干以并州投降,依然担任并州刺史。
建安十年(205年),三郡乌丸在犷平攻打鲜于辅,曹操亲率出征救援犷平,高干也在这个反击的浪潮中,趁曹操向北平叛时俘虏曹操所置的上党太守举兵反叛,据守壶关口。得知高干造反的消息后,曹操派率军征讨,在高干的顽强固守下,乐进终究久攻未下。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亲征壶关, 高干听闻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壶关,加上本来的乐进、军,自料兵势上不能相抗衡,决定向匈奴单于呼厨泉求救,呼厨泉畏惧曹操强大的实力,自然不肯再跟高干等反曹残余有所牵连,拒绝了高干的请求。
没有力量回壶关与曹操对抗的高干又和卫固他们联合了起来,不过,在这个时候,张既西征马腾的凉州兵马加上钟繇率领的大军正好会合,这无疑让高干失去了反扑的可能。最后卫固被伏,高干见大势已去只能南下荆州,投靠。但是还没有到刘表的部队,就让人在中途拦截并且斩杀。在高干被杀后,他的家人也没有因此遭到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