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身体肥胖,大智若愚,为仁宣之治奠定
,即,长子,第四位,他是大明王朝中独特的存在。接下来双元制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派燕世子朱高炽破晓检阅军队,谁知他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不解地问:“这么快就回来了?”朱高炽答:“皇爷爷,清晨太冷了,等将士们吃完早饭再检阅吧。”
朱元璋又问:“为何?燕王世子检阅军队必须雷厉风行呀。”朱高炽恭敬回答:“爱民如子,才能得到将士们的爱戴”,朱元璋一听,心里暗暗赞许。
朱高炽他17岁当太子,待位30年,监国20多年,却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他大腹便便,没有帝王风范,却宅心仁厚、智慧大度,有着帝王的远见卓识。京城保卫战就是他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棣有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但却偏爱习武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常常带他们出征,培养了他们的勇敢好斗。这样的儿子也具有凶狠本色,争夺皇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子朱高炽精通,箭术也不错,但他体胖多病、行动不便,与他的父亲和弟弟位马上打天下相去甚远。但太祖朱元璋喜爱他,早在洪武时期就亲立他为燕世子。
朱棣三个儿子虽都由徐皇后所生,性格却截然不同。朱高炽被立为世子时,就成为弟弟们仇恨的对象。而朱棣对长子朱高炽也总是态度不远不近,不冷不热。
朱高炽虽得到祖父喜欢,但因体胖行动迟缓得不到尚武父亲朱棣的喜欢,位置岌岌可危,性命攸关。但他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他的大儿子。
朱瞻基敏慧异常,有礼数还很孝顺,文韬武略都很精通,深得朱棣的喜爱,无论有多么烦心,只要一见到乖孙朱瞻基,一切不快都飞到去了。
有好几次,朱棣都想废掉朱高炽世子之位,但徐皇后坚决反对,解缙也在朝堂据理力争,还有嫡系长子地位是上天恩赐,而且老天还给他送来了一个“好圣孙”。朱棣最终下定决心,没再动摇。
后来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他的好儿子朱瞻基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太孙。朱高炽从世子到太子再到皇帝经历了30年。在大明皇帝中,朱高炽当太子时间最长,当皇帝时间最短,短命倒数第二。
朱高炽人生中最浓墨重彩、最亮眼的一笔,就是他当太子时用智慧保卫燕京的故事。
当时建文帝大帅率50万大军直扑燕京,因得到了朱棣奔驰大宁战场、后方空虚的消息,而留守在北京的只是身体肥胖不喜打仗的朱高炽。
而历史就在此时,给了朱高炽一个展示惊人才能的机会。这期间,建文帝使用离间计写信给朱高炽让他认清形势、脱离他父亲燕王,归顺朝廷,还许以封王承诺。
朱高炽虽才17岁,但让他背叛父亲还是不可能的。他接到书信哈哈大笑,看也没看就送到父亲朱棣面前。建文帝反间计落空,就50万大兵压境,兵临北平城下。
朱高炽临危不惧,带领文臣和坚守城池,他制订了令所有人的御敌计划:命城中守军分小队出城偷袭李景隆大营,为坚守北平争取时间。
时值冬月,寒风如刀,燕京城。朱高炽充分发挥天时的优势,命人往城墙上不断浇水,冻一层浇一层,一夜之间,北平城变成一个冰城。
第二天一早,李景隆率大军来攻城,,燕京城墙晶莹光滑,攀登不成,火攻不得,只能瞪眼干着急。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化冰遥遥无期,建文帝大军只得,撤退了。
这一战在整个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为耀眼的一笔。
朱高炽当太子时饱读诗书、儒雅仁爱,智慧大度,进退识度,颇有帝王资质,因而深得爷爷朱元璋的疼爱。只是体态臃肿,形象不健壮好看,没帝王外在风度而已。
正因读书多了,更不喜动,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胖,仰卧起坐都要人搀扶,不然就站不起来。而站起来因肚子大遮挡视线,看不见地面,走路还会摔跤。
朱棣一生嗜武,不喜欢这个儿子当太子,觉得这个大胖子过于仁弱,差不多就是一个窝囊废,根本不像自己,担心他将来会像建文帝一样被推翻。
而二儿子朱高煦容貌、性格等很像自己。他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高,还数次战场中救朱棣,朱棣器重他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意思就是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还是有希望当太子的。
这样反而给了朱高煦篡夺的野心。他被封汉王本应就藩云南,却迟迟不肯就藩,而是盘桓在京城伺机造反。他向朱棣进谗言说东宫失德,又“学唐太宗”造反,结果被朱棣关起来,后来朱高炽来求情才放了他。
后来朱棣北征路上病逝,朱高炽派朱瞻基出京迎丧,派心腹去南京镇守将南京控制在手里。因封闭了消息,朱高煦、朱高燧错过叛乱时机,朱高炽安全登基。
朱棣一生大部分都在北征,朝中政务几乎由朱高炽掌管,早累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对历代皇帝成败教训等已烂熟于心了。
他清明朝政、用人唯贤、鼓励进谏等,做了很多深得民心的好事,由此生产力空前发展,使明朝进入稳定强盛时期,为奠定了基础。
朱高炽47岁在北京突然逝世,他把一切改革梦想与铺垫,留给了儿子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