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曹参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字敬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西汉时期继之后的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接下来双元制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仕,起家沛县狱掾。元年(公元前209年),参加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定都长安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丞相,辅佐齐王。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曹参去世,为懿。
轶事典故
萧规曹随
曹参的儿子(zhú)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饮酒无度
另根据据《汉书》记载,曹参担任相国时之所以饮酒无度,是为了使前来关说之人、无法开口而归,所以当关说之人一会见曹参,曹参辄不停敬酒,至灌醉对方为止,使对方根本无从开口。但此风为下属模仿,下属均好宴乐,有人深深以此为患,希望曹相国纠正之,但曹相国目睹时,却呼叫下属一同饮酒作乐。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言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历史评价
众臣:“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功最多,宜第一。”
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曹相国参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之。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自序》:“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人。续萧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嘉参不伐功矜能。”
:“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荀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陆机:“平阳乐道,在变则通。爰渊爰嘿,有此武功。长驱河朔,电击壤东。协策淮阴,亚迹萧公。”
葛洪:“田间诸生,而善於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於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司马贞:“曹参初起,为沛豪吏。始从中涓,先围善置。执珪执帛,攻城略地。衍氏既诛,昆阳失位。北禽夏说,东讨田溉。剖符定封,功无与二。市狱勿扰,清净不事。尚主平阳,代享其利。”
:“束发山河百战功,白头富贵亦成空。华堂不着新歌舞,却要区区一老翁。”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而姚、宋相明皇,皆不过三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陈元靓:“翊戴沛公,经纶汉室。运筹时出,才为世则。战伐俱多。功名第一。贵清净斈,本黄老术。斥去刻深,好尚淳质。相斉九年,狱市惟恤。代何三岁,规画勿失。贤哉平阳,保全终吉。”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裴度、、、之徒是也。”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