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作为后宫之主 明朝皇后为何基本都是寒门出
还不了解:皇后的读者,下面双元制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明代的皇后大多出身寒门?
多数人都了解的一个常识就是历史上的皇后在未出阁前通常都是身份显贵的人物,因为皇后的娘家大多非富即贵,比如是某个国家的郡主或者某位高官的嫡女,这样才能保证作为后宫之主应有的仪态与教养以及皇室血统的纯正。
但是就算是一位家境殷实,身份高贵的少女,成为皇后也是一件不易的事,首先是们要到全国挑选适龄女子,其次是筛选体态适中、五官端正、姿态风韵者成为宫女,经过一项秘密的挑选后,依照品行言语由宦官评判她们性格是否贤淑,最后由皇挑选三人,才能最终钦定一人成为皇后。
可是为什么到了明代,对于皇后的标准似乎就不那么严格了?
例如妻子马秀英,也就是“大脚皇后”。她与朱元璋伉俪情深,在朱元璋未登基称帝的时候,一路相伴,甚至还为将士们缝衣做鞋,后来统领后宫也是以身作则,勤俭朴实。实在是一位“接地气”的皇后。
不单单只有马皇后出身不高。的张皇后,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却使明孝宗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除了张皇后以外,的三任妻子的父亲都是小官小吏甚至“无业”,到了后来的仅仅只是宫女出身,被宠幸一次就成为了皇后。而的和帝皇后都只是平民出身。
综上所述,明代的皇后出身有国子监、土官、小吏、甚至还有平民,相比于前朝的皇后们,她们确实逊色了许多,但是论贤良温婉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家。由此可见,明代对于皇后的出身确实没什么要求,相反个性品德更能吸引皇帝的目光,或者仅仅是依靠子嗣也可以成为皇后。
但是为什么到了明代才出现出这种“任人唯贤”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明代充分汲取了前朝灭亡的原因,使得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的体现,末年朝廷内部纷争日益加剧,后族的摄政,再加上天灾的打击以及各地的起义,使得元代内忧外患,最终才被朱元璋所推翻。
朱元璋在修改《女训》时,直接将其修改为择选和管理后宫的“标准”,在后妃的遴选上,为禁止朝廷重臣与后宫勾结,曾经下旨称“不论天子还是王侯,娶妻都应选择良家少女,主动献美者不予理睬。”所以后期的明代皇帝都喜欢在民间挑选皇后。
而且在选秀的时候,宦官们还会着重挑选家境贫寒的女子,为的就是能够协助皇帝,防止奢靡之风。明代的宫殿内还有朱元璋下令悬挂的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类似“后宫不得摄政”警示,所以明代历任的皇帝都对此严加防范。不过到了1449年以后,皇帝也会赋予后族一些优待,慢慢的后族们也发迹起来,可是一般皇帝赋予的都是一些无实权的官职。例如的皇后的父亲李铭原官职只是掌管百户人家,在李氏被封为太子妃后,他的父亲升为副千户,官职也就比现在的营长稍微高了一点。
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是,朱元璋不允许有家大业大的家族存在,不是满门抄斩,就是发配边疆,不存在后族的实力超过皇族的可能。而且,根据《皇明祖训》记载,明代实行的是“立嫡立长制”,也就是优先立皇后的孩子,如果皇后膝下无子,那么就把大儿子立为太子。甚至就算是该立为太子的人是残疾人也照立不误,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余皇子公主拥有大量财富就是没有实权。
朱元璋之所以设立这么多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外部因素扰乱朝政,皇后出身庶门同时也会省去了非常多的纷争,故选妃选后多出身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