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与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出国留学 2021-12-17 19:47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包含综合性大学、应用科技大学、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和职业学院四种类型。综合性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艺术与音乐学院负责培养艺术和音乐领域的人才以及中小学艺术和音乐教师,嘉兴富胜达双元制,德国双元制案例,职业学院是校企联合举办的新型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主体,97%的学生在这两类高校学习。德国高校分类清晰、定位合理,其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受到德国学生和企业的欢迎,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之一。
一、人员分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界定2010年,德国修订了职业分类,新的职业分类有10个职业领域(见表1),37个主要职业群组,144个职业组,700个职业亚组和1286个职业类型。
表1 2010年德国职业分类
编号 | 职业领域 | 编号 | 职业领域 |
1 | 农业、林业、渔业、园艺 | 6 | 商业服务、商品贸易、分销、酒店、旅游 |
2 | 原料开采、生产和制造 | 7 | 个体营业机构、会计、法律、行政 |
3 | 项目建设、建筑、测量、建筑服务 | 8 | 卫生、社会、教育、抚养 |
4 | 自然科学、地理、计算机科学 | 9 | 语言学、文学、人文、社会、经济、媒体、艺术、文化、设计 |
5 | 交通运输、物流、安保 | 10 | 军事 |
2010年,德国职业分类将工作的复杂程度分为4级,并规定了从事相应级别工作所需要的资格和受教育程度(见表2)。
表2 2010年德国职业分类等级和所需资格
分类等级 | 职业资格及所需教育 |
不熟练或半熟练 | 没有职业资格或定期一年的职业培训 |
专门化 | 至少两年的职业培训,毕业于职业学校 |
复杂专门化 | 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院毕业,拥有学士学位 |
高度复杂专门化 | 至少四年制大学毕业 |
根据职业的分类等级,复杂专门化和高度复杂专门化的人才属于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其培养任务由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院和应用科技大学承担。
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德国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承担。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合作、复合型师资的特色,确立了其在德国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双元制”获得极大成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德国产业对技术创新和生产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既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然而,德国传统大学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在此背景下,各联邦州长于1968年讨论通过《联邦共和国各州高等学校协定》,合并部分基础较好的工程师学校与高级专业学校,创建了应用科技大学。通过培训和扩充师资、改革课程、更新实验室设备,使其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出现受到德国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仅两年时间就建立了130多所,占当时德国高校总数的1/2,之后亦迅速发展。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数据,德国共有各类高校423所,其中应用科技大学(不含行政管理学院)有212所(其中私立占一半),约占高校总数的50%;应用科技大学学生有84.7万人,约占各类高校学生注册总数的32%。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也受到企业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德国2/3的工程师、2/3的企业经济师、1/2的计算机工程师都毕业于应用科技大学。
职业学院最初是于1974年作为改革试点在德国巴登-符滕堡州设立的,其前身为1972年斯图加特行政与经济学院与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罗伯特-博世公司和洛伦茨标准电气设备股份公司合作提供的双元制培训项目。1974年,巴登-符滕堡州决定在斯图加特市和曼海姆市各建一所学校,并定名为职业学院。1975年,各州教育部长联席会议认可职业学院是“除大学以外的第三级教育设施”。2009年3月,巴登-符腾堡州将该州的职业学院改制为“双元制高校”。职业学院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学业中的理论教学部分在学校进行,实践教学部分则在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如基金会、社会救济机构等)完成。
德国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双元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被引入的,随后迅速发展。据最新统计,德国高校开展的双元制课程已达1014个,每年增长约10%,注册学生数也达到6.5万余人。双元制教学的专业涵盖经济、工程、信息技术、健康护理、设计管理等多个行业。
双元制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办学主体双元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而且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第二,学生身份双重性。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同时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第三,学校教师双元性。学校教师包含两类,一类是讲授理论课的教授,一类是有实践经验的兼职讲师。
目前,职业学院基本上是双元制的,应用科技大学只有部分学校是双元制,双元制学校的总体规模仍比较小。2009-2010年冬季学期,约有10519名学生在职业学院学习,约占全体大学生人数的0.5%。
德国职业教育各层次以及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交叉衔接形成了“H”型结构网络。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的每一阶段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培训。同样,学生在接受职业培训后也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文化课补习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二)培养模式
目前,德国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来承担,两类学校在办学模式、学制、课程设置、师资、办学特色等方面各有千秋。
1.培养目标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德国双元制英文,德国双元制英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及充分的职业培训,使其成为某一领域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的,即在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胜任相关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职业学院培养的是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1998年以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所授毕业学位须加后缀“FH”。1998年,德国对高等教育学制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本科-硕士”学位体系,且不同高校所授学位没有地位差别,只有专业区分。这标志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在学制、学位和文凭认可度方面的差别进一步缩小。目前,应用科技大学还可以和综合性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职业学院最初只颁发助理文凭(Assistant)和职业学院文凭(Diplom-BA),其水平在学士学位之下。1998年后,德国的职业学院在其课程通过认证的前提下可开设学士专业课程,颁发学士证书(Bachelor-Abschluss)。
2.招生标准
德国没有高考,学生在普通中学或职业中学毕业时取得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资格分为三种:普通高校入学资格,获得这一资格的学生可以申请在德国任何一所高校的任何一个专业学习;绑定专业的高校入学资格,获得这一资格的学生可以申请在所有高校的特定专业中学习;高等专业学院入学资格,学生通常是在专科高级中学、职业专科学校等职业教育机构获得这一资格。学生拥有上述三个资格之一就可以进入应用科技大学学习。获得职业学院的入学资格,还需要有参与双元制培养项目的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签的培训合同。
从生源质量来看,应用科技大学50%以上的学生持有高校入学资格。这说明,这些学生放弃了入读综合性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应用科技大学。
3.专业与课程设置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设置的专业应用性强,如工程科学、塑造/设计、信息通信、健康/护理等。据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初的统计数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共开设3209门学士课程,1902门硕士课程,在课程体系配置和设计方面也独具创意。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其中,专长课程是在各个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加深专业学习的专门化课程。一般来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各占30%。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至少有两个完整学期进入企业实习。
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分为经济类、技术类、社会科学类。学生在前2年主要学习理论课与文化课、校内实训课和企业内实践课,后1年学习专业理论课和企业内实践课。完成基础阶段学业后,学生可通过国家专业考试获得“经济师助理”“工程师助理”“教育工作者”等称号;若学生完成主体学习阶段学业,通过国家专业考试且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可获得“经济师”“工程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4.师资力量
德国教授的聘任要求如下:高等学校毕业、具有教学能力、具有科研能力(通常以博士论文的质量来证明)。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由全职教授和校外特聘讲师组成。聘任教授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受聘者须在科学知识和方法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工作经验,且至少有3年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教授每4年会有一个“研究学期”,到对口企业从事调查研究,了解生产一线的最新发展趋势,更新专业知识。特聘讲师来自校外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综合性大学,将实践中的知识、技术和问题带入学校教学。
5.治理结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内部治理机构主要由校议会、校务会和校监会构成。校议会一般由教授、科技人员、行政人员、学生组成,且教授比例超过50%,主要行使决策权,负责审议专业设置与调整、校长和教授任免、经费预算等。校务会行使执行权,对校议会负责,一般由校长和副校长组成,下设财务部、人事部、后勤保障部等,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校监会行使监督权,一般由企业、州教育部、校议会等代表组成,对校务会实施监督。在学术和教学管理方面,教授对专业设置有较大的建议权,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拥有决定权。
职业学院的管理和协调由联合委员会负责。联合委员会由全体教师、学生代表、州代表和培训场所的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在科学部设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对职业学院各类原则性事务提出建议,特别是关于培训及考试方面的建议。同时,按培训的行业性质设立了专业委员会,一般涉及职业学院的培训任务、培训计划的制定等问题。
6.质量监控
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建立起了非政府性的、分权式的高等教育认证体系。现今的德国高等教育认证体系包括一个认证委员会和10个认证代理机构,分为专业认证、体系认证、对认证代理机构的认证三种主要认证形式。每一种认证形式都有规范化的程序和完备细致的标准。专业认证是对学校所开设的学士和硕士专业,或是某几个相近专业的集合认证,目的在于保证德国高校所开设专业的质量、透明度、等值性以及多样性。体系认证旨在审查高校内部与教学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保证该校所开设专业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对认证代理机构的认证主要由认证委员会实施。
德国高等教育评估和认证机构在评估和认证时,对综合性大学、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采取不同的认证标准,重点考察其教学安排和组织是否能够实现其办学目标。
三、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色
(一)专业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隶属于各个州政府,以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点专业通常针对所在地的支柱产业。
此外,应用科技大学理事会有产业界人士参与决定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学科设置,并为新专业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决策咨询。企业直接参与职业学院整个教学过程,学院根据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
(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教学环节注重实践
德国工商总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58%的德国企业与一所或多所高校合作,4万多家中小企业与高校合作开设双元制培训课程。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随着企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校企合作办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由校企共同承担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任务,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为实践教学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和经济保障。第二,企业参与大学的项目教学,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5~8人的项目小组,至少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第三,企业资助大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或与大学联合建立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第四,企业参与应用科技大学的管理,参与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一些规模较大的应用科技大学还设有由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新专业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咨询。第五,企业向学校提供科研资助,即所谓的第三方资金,委托学校开展某项科研项目,解决企业产品开发、市场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
(三)师资建设高质量,队伍结构复合型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更注重教授的实践能力。德国对应用科技大学教授的选聘有明确规定。来自社会和企业界的兼职教授和讲师,从根本上保证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密切结合。
(四)与中等职业教育和综合性高等教育衔接贯通,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1998年“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德国引入了国际上通用的三级学位体制,明确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学士”“一至二年硕士”“三至四年博士”,应用科技大学具有学士和硕士两级学位授予权,优秀硕士毕业生具备到综合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职业学院颁发助理文凭和职业学院文凭,在其课程通过认证后可以颁发学士证书。
学位体制改革不仅满足了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接轨、学历互认和大学生国际流动的需要,而且在招生制度方面实现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尖端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与综合性高等教育博士生培养体制的融会贯通,形成了完整的中高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五)双元制课程与双元制大学模式发展迅速
进入21世纪后,双元制向高等教育不断延伸,大量高校双元制课程的模式发展迅速,在先进制造业集中地区还出现了双元制大学模式,其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更高,办学形式更加灵活,企业对课程直接的参与度更深。双元制教学模式与职业资格证书配套,结业考试等同于资格证书考试。
四、总结与反思
(一)全社会和全行业认可的标准化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职业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完整的职业计划和职业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德国共设立10个大类的职业领域,1286个职业类型,每个职业都由相应的政府、地方、企业人员共同制定培训计划。
(二)产业的积极参与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这确保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符合产业发展,毕业后能迅速发挥作用。在应用科技大学,很多教授同时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又会把技工等引进课堂。这一切都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精细化、贴近产业实际的专业设置
对比综合性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职业学院设置的专业比较精细、针对性强,崔召双元制学校,崔兆双元制,侧重于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如电子技术、精密仪器、环境保护等;另一方面,根据职业分工的不同,专业划分很细,如食品加工专业分为肉类加工、蔬菜加工、饮料加工等子专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专门化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应用科技大学又呈现了窄专业不断并入宽专业,专业口径拓宽后下设许多子专业的基础化倾向,这样避免了过早专门化。由此可见,其课程设置既有专业化,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专业化是指专业设置尽可能照顾到产业分工的纵深,而适应性是指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的能力。
(四)系统化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
上一篇: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另一元
下一篇:德国留学之双元制大学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