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形成世界认可的中国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
出国留学 2019-03-16 10:10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之举,也是国家在教育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组成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双元制是什么意思,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对持续扩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及国际话语权提出了新要求。日前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数据显示,双元制,德国双元制,asw双元制大学,CJD职业学院,德国留学中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新时代要突破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的瓶颈,需要我们在现有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国际化办学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确立“三新”意识系统推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追求:早日形成世界认可的中国职教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始于2003年,迄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引进国际专业与课程标准,尝试与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共同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阶段;探索招收国际留学生,优质职教资源引进与输出并存阶段;成建制招收留学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阶段。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执行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通过与信誉良好的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走过了学习了解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步入从低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向中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阶段,出现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输入与部分国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输出并存局面。
当前,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排名全球第二,但在部分领域的产品或服务尚不能挤进全球前十,这点在教育领域表现尤为典型。总体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供输出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仍然稀缺,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理念、核心资源及品牌力不足,导致输出受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尚未科学固化,办学产出的“产品”类型过多,而其中又没有形成辨识度高的“明星产品”,导致我国高职教育在向外输出“产品”时,看似型号众多可以多面开花,但品牌未必能在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
要突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输出的模式“瓶颈”,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减少产品类型,适当缩小产品覆盖范围,将重点放在打造品牌的认可度上。一方面,在兼收并蓄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美国CBE模式、英国BTEC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基础上,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为统领,持续推进我国高职领域各项改革,从宏观层面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合作,将各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在各地改革实践基础上提炼升华具有共性的经验做法(如“鲁班工坊”“工士”等),并不断进行实践与经验的融合校验,奠定其要义,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影响,早日形成内涵丰富、辨识度高、国际认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
新担当:高职院校借国际化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在经济总量及整体影响力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借助成立亚投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提供越来越多的世界公共品。众多高职院校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技术型人才,这也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准公共产品之一。比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与红豆集团签订共建南洋红豆学院(柬埔寨)合作协议以来,双元制的优势,双元制大比武,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依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海外办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印尼筹办分校、在柬埔寨设置培训中心,丰富国际化办学形式。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有关方面合作,为泰国培养高铁相关专业留学生。
但正如《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所言,高职学历留学生占当年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仍偏低,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没有留学生,无法有效落实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国际教师队伍不足是掣肘其国际化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国际师资(外籍教师)的薪酬水平还不足以吸引数量足够多的优秀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外籍教师的薪酬制度亟待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从事国际化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和专任教师)外语水平及业务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开展高水平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储备、建设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把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事业发展的首要战略地位。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高职院校等利益相关方从政策、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建设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执教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新作为:多方协同参与教育国际分工
在经济领域,竞争已经成为新国际分工的最基本的机制,全球教育领域的国际分工,也谙同此理。近年来,衡量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全日制国(境)外留学生数、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时间、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数、开发国(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数等几个数据逐年提升。饶是如此,因基础薄起步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还不够强,整体竞争力还较弱。
为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国际分工中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应抓住政府、院校、企业三个关键主体,在充分发挥各自发展主体作用外,多方协同通力合作,形成政府依法履责、院校奋发作为、企业积极担当的发展态势,改变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的政策不全、基础不牢、氛围不浓等缺陷,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国际化工作中实现更大新作为。
需要各级政府做好“舵手”把方向。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功能,破除体制机制“瓶颈”,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造高职国际化的良好氛围。适时出台既能“顶天”(承接国家政策意图)又能“立地”(指导院校办学实践),涉及招生收费、人才引进、国际交流、开办分校等多方面的系列政策,激活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规范引导国际化整体发展方向。需要高职院校当好“水手”能出海。借助各类合作平台,收获政策红利,因地制宜开展国际合作和师生交流,潜心办学,夯实高水平国际化办学基础。需要包含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多送“东风”助远航。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思维,摆脱高等职业教育“局外人”的角色定位,双元制教学,双元制的教育,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双元制,德国双元制,asw双元制大学,CJD职业学院,德国留学帮助院校增强筹资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不够充裕的弱势地位,助力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国际化办学。
上一篇:粤首批15名中德双元制班学生结业
下一篇:“双元制”试点城市人才培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