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分析——德国私立大学的发展逻辑!
私立大学的 · 发展逻辑
相较于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进而做到执世界诸多科研领域牛耳的美国私立高校体系,诸如名震寰宇的哈佛耶鲁,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的确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导致这一现象的很大原因其实是整个德国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尤其是教育这一产品的属性的认知。
在德国社会中存在着这么一种普遍的观点:教育是一种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有平等机会获得的公共商品(ffentliches Gut)。伴随着这一认知而衍生出来的自然是一系列的社会共识,诸如政府主导的公立教育系统以及低廉甚至是免费的教育花费。
这样的一种带着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共识其实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宪法中就有最直接的体现——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ist ein demokratischer und sozialer Bundesstaat”(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联邦国家)。
德国高等教育的公立性质当然和德国政治发展脉络中社会主义的倾向脱离不开,但也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作为今天德国前身主体的普鲁士,早在1717年就开始推行了小学义务教育,并且在其后不断扩展义务教育的范围年限。
一手推动洪堡大学建立的普鲁士君主腓特烈·威廉三世对于教育的看法放到今日来看依旧振聋发聩,“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
无论是德国的统治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已经在过去的三百年中对公立教育系统产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和认同。当然,德国的公立教育系统,尤其是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在过去取得的成就也的确足以羡煞诸国,德意志的大家们璀璨如星河,这正是这一套体系带给德意志民族最引以为豪的回馈。
图为柏林洪堡大学主建筑
但随着各学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二战之后,世界的中心从满目疮痍的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强权,即使是在战后经历了西方世界经济狂飙激进的黄金年代的德国,也无力单单依靠政府的财政维持本就巨大,且伴随着尖端科学发展呈现出指数爆炸式增长的教育投入。
即便如此,私立高等教育在德国的发展依然姗姗来迟。一直到1980年,位于Rendsburg的AKAD高等学院(后于2002年已迁校至Pinneberg)才顺利取得石荷州(Schleswig-Holstein)政府的承认,成为整个德国所获得政府承认高等教育资格的私立院校。
但是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蓬勃发展。即便私立高校相较于公立高校展现出的很多优势早已在德国社会广为流传,诸如远超公立高校的师生比,超强的工作导向性,优越的设施配套以及灵活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在德国私立高的发展的道路上似乎仍旧存着一道很难迈过的坎。
这其中,除了高昂的学费,社会和学界对私立高等学院的教学质量缺乏把关的担忧不能忽视。
德国私立大学的转折点
长久以来,德国对于私立高校高等教育资格的审核和教育质量的考察都缺乏统一的、公开的、可被比较的规制。私立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格审核权掌握在各联邦州手中,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纷杂局面。不同的联邦州有不同的负责部门,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立场也会由于政治生态的不同出现或扶持或抵制的南辕北辙的现象。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德国教育部长联席会议(Kulturmisnisteriumkonferenz)在2005年9月22日的会议上正式通过决议,将审核私立大学普通高等教育资格的权利(Akkredierung)全权授予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
由此,德国私立高校发展才步入了正规。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可以说不负众望,将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德国私立大学的审核过程
在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指定的章程中,对私立高校高等教育资格的审核是一个相当严谨且复杂的多阶段过程。
主要的审核流程大致由以下多个步骤组成:首先,由科学委员会下设的资格审查委员会(Akkredierungsausschuss)派出工作小组对提出申请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初步的考察并提交一份不可撤回修改的初步评价报告。
接下来,由资格审查委员会结合提出申请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和政治氛围进行投票表决,决定该教育机构是否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审核。
第二阶段表决通过后,再交由科学委员会全体大会进行最终的投票表决。
截止到2020年四月,德国共有210所私立高校参加了科学与人文委员会的审核程序,其中有190所顺利取得了国家认可的高等教育资格。根据德国学术协会组织条例第七款第二条,除了对已经成立的私立大学进行审核,科学委员会自2011年开始和地方州政府合作,对筹建阶段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审核并且对其筹备工作进行指导。
科学委员会介入对私立高校高等教育资格审核的流程极大地推动了私立高校在德国高等教学领域的发展。
德国私立高校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越来越受到青睐,这和科学委员会审核标准的透明化、细节化和统一化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对私立高校的教育质量的认可逐步提升。原先那一道横亘在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之间的玻璃天花板逐渐开始出现被打破的迹象。
自2005年科学委员会接手私立高校的高等教育审核开始,截止到2018-19冬季学期的最新数据,在私立高校就读的学生数量成长了接近百分之四百,从五万余名来到了近二十五万,占总体高校学生比利也从2.7 % 上升到了8.6 %。
无论是从科学委员会对私立高校高等教育资格审核流程的严谨性,还是从德国本土社会对于私立高等院校的接受度来看,近年来在国内互联网常见的关于德国私立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资质的蜚短流长,其实都显得落伍且缺乏常识。
这些声音大多是简单地把对其他地区或者国家的刻板认知,粗暴地套用到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上,缺乏查证,人云亦云。如是在二三十年前信息相对封闭的年代,这样的认识尚可被称为文化差异。在今天的互联社会,这样的观点就显得有些懒惰了。
只要认识到德国私立高校的发展逻辑,就不难发现,德国私立高校近十五年来相对高速的发展,本源是其教学质量可受公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