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再次举行“火炬游行仪式”:这原本
出国留学 2022-11-22 20:46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前阵子,联邦国防军在国会大厦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
笔挺的军服、锃亮的皮鞋,成片的火把、严肃的表情,恍惚中,让人不禁联想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纳粹德国的阅兵场面....
据德国方面报道,此次仪式是为了庆祝德军“胜利”完成了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颇有点丧事喜办的味道?),同时,也正好借此机会,展示德国的军威,证明自己是一支真正能够代表欧洲精神的中坚力量。
老实说,如果再仔细看看,也能明显发现,如今仪式上的德军,服装配饰、性别和民族构成方面,都跟“德三”时代的纳粹军队,区别明显。
比如,肃穆的队伍里面,既有有长相肥美的胖哥哥,也有身材高大的小姐姐,还有土耳其裔小伙子。
要说德国军队的这个“火炬游行”,原本就是他们的老传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火炬游行”,中叫做Großer Zapfenstreich,直译过来的话,就是“大宵禁”,起源于1596年的普鲁士王国。
最开始的时候,这就是军营里面的一个夜间点名仪式——士兵们集合在一起,举着火把,踩着鼓点,打着黑鹰纹章的旗帜,高呼口号或高唱军歌,亢奋又严肃的折腾一阵子,然后就入营休息了。
到了18-19世纪,这种举着火把和旗帜的军人列队行进活动,又被发扬成了一种极富仪式感的普鲁士军队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式。
19世纪初的普鲁士军人
而且,在整个近代的欧洲,尤其除了普鲁士/德国,其余的比较有头有脸的国家,它们的军队,都有类似的仪式。
19世纪初的欧洲版图
尤其是19世纪的沙俄帝国,这种军队夜间火把巡游活动声势最大,最频繁,还曾经启发了当年正在崛起之中的普鲁士王国。
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统一后的德国,在参考了沙俄帝国并结合本土音乐与审美的基础上,原普鲁士军人的火炬游行“升级”为了德国军队的Großer Zapfenstreich(大宵禁),形成了一套极富普鲁士风格的火炬游行队列和军乐伴奏的固定程序和编组,并延续至今。
如今,现代德军仪仗队中还举着普鲁士鹰旗,就是那个两边达拉着长穗的奖杯型老鹰造型——铃杆(下图)。
这个普鲁士鹰铃杆,源自很久很久以前的罗马时期。罗马人有一类军旗就是这样的造型——一根徽杆,上面挂有各种饰物,顶端是光亮的矛头或者是金属打造的动物立体造型。
可以见得,德国人,确实属于“资深精罗”……
不过,要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德军火炬大游行,那自然离不开德三时代。
在德三时代,极富表演欲的纳粹德国,把Großer Zapfenstreich发展到了极致。
盛大的仪式上,德三军人皮靴锃亮、制服笔挺、配饰精美,个个神情傲娇,他们举着火把,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嘴里高唱着“德意志高于一切.....”,以及“....看吧,这无坚不摧的力量,世界的大门为我们敞开,军团必将征服一起!帝国将繁荣1000年,荣耀1000年,光辉1000...”
各种仪式上,除了国防军列队,党卫军也出了不少风头
看台上,一帮纳粹高层,神气地向他们挥手致意;队列周边挤满了亢奋的围观群众,不断向军人们行纳粹礼,扯着嗓子狂热地高呼着各种德三时代的口号。
可以说,这时的Großer Zapfenstreich不仅属于军队建设的重要项目,更被当作了一种“宣传术”,用以震慑对手,并煽动和刺激国民对纳粹政府和其领袖的狂热崇拜。
甚至,时到今日,光看那些七八十年前的老照片和清晰度不高的视频,人们都能产生很强烈的代入感。
可见,当年包括Großer Zapfenstreich在内的这些德三盛大的集会和讲究的排场,感染力之深。
被纳粹徽标“重新包装”了的普鲁士鹰——帝国之鹰
二战后,这种非常容易同军国主义产生了深刻联想的仪式在一段时期内消失匿迹了。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被后人称作“红色普鲁士”的东德人民军最早恢复了Großer Zapfenstreich传统。
到了70年代,西德也曾举行过几次Großer Zapfenstreich,但规模和声势,都不及东德。
这时候,虽然跟西德比,东德人民军的制服和军容更像是老德国的继承者,但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如果从对老德国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继承方面看,在苏联影响下,东德显然跟老一代德意志传统割裂得更厉害。
非常明显的,就是两德的军事力量构成。
虽然东德人民军穿得更“德国”,但骨子里已经被“革命”了;反倒是穿着美式军装的西德军队,最初组建时,曾主动吸收了不少前纳粹德军军官。有数据显示,1958年的时候,西德军队中,就活跃着1.29万名有纳粹军队服役经历的联邦国防军军官。
这时,“帝国之鹰”重新出现在了西德的联邦国防军火炬游行仪式中;而东德高举的,都是各种“苏联风”镰刀斧头和麦穗元素。像下图,这个被“改良”了的奖杯状铃杆,就很“苏联”。
如今,Großer Zapfenstreich仪式仍属于联邦德国国防军的一个规格很高的军事仪式,主要用于重要人物就职、离任或者国家纪念活动等场合,差不多一两年就弄上一次。
但要说最近这些年声势比较大的,还当属2012年3月,德国国防军在贝尔维尤宫进行的Großer Zapfenstreich。
2012年3月的Großer Zapfenstreich,也是男女混搭
这次活动是为了送别被迫辞职的总统克里斯汀•武尔夫(注意,德国属于议会制国家,总理有实权,总统主要起礼仪和象征性作用)。
克里斯汀•武尔夫是联邦德国最年轻的总统,但因个人信贷丑闻被迫辞职。
德国政府认为克里斯汀•武尔夫在总统任期恪尽职守,一向口碑甚好,仅因个人原因辞职,应该给予荣誉离职仪式(是不是跟这次阿富汗撤军一样,都有点丧事喜办的味道)。
2012年3月的Großer Zapfenstreich
目前,联邦德国国防军的Großer Zapfenstreich仪式流程如下:
1. 军乐队编队行进,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德国传统军乐《普鲁士进行曲》;
2. 火炬手编队行进;
3. 指挥官正式开幕典礼的报告;
4. 3-4支乐曲,由军乐队选择,或者由受表彰的人选择;
2015年为庆祝联邦德军建军60周年进行所进行的德国传统的“Großen Zapfenstreich”活动
5. 表演的主要节目是7个:
宣布宵禁,(背景音乐:鼓手和横笛手)
普鲁士宵禁曲,(背景音乐:乐队和鼓手)
三换岗,(背景音乐:乐队和定音鼓手)
祈祷者的召唤,(背景音乐:鼓手和横笛手)
祷告:我祈祷爱的力量,配乐《我祈祷上帝的力量》 。
德国国歌。
6. 仪式结束后报告,火炬手返程;
7. 全体整队;
8. 行进,演奏普鲁士宵禁曲。
2015年为庆祝联邦德军建军60周年进行所进行的德国传统的“Großen Zapfenstreich”活动
实际上,跟“火炬游行”(Großer Zapfenstreich)类似的,还有曾经的德国军服、铁十字勋章等等,它们原本都是老早前就存在的德意志传统军事文化,因为遭到了纳粹的连累,往往被人们当成了纳粹的“独创”,曾引发过不少误会。
像这个铁十字,至今联邦德国还在用。
阿富汗战场上的德军,注意铁十字logo
不过,据说,这次德国国防军的Großer Zapfenstreich,因为声势很大,搞得一部分包括德国老百姓在内的观众们“深感不安”,德国国防部的社交媒体账号下的留言,充斥着各种批评和调侃。
其实,这也反映出了德国民间的一种主流思想——反感一切同战争和军队有关的元素,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二战相关联想的事物。
如果你问他们,没人当兵扛枪,不建设本国军队,谁去负责保家卫国呢?
一部分人,可能会表示,自己根本就没考虑过类似的问题——你看,大家早已经在一个申根区了,连个实体的国界都没有,货币都用欧元,什么国不国的,有啥想不开的?
或者直接说,找美国和北约啊。
实在不行的话,换个老大应该也能过吧。
当代德军,胡子拉碴,男女混搭,上班打卡
最后给大家讲个笑话。
某天,俾斯麦踢开了自己的棺材板,来到了当代德国柏林。
他观察出,德国发展得很不错呀 ,比以前的对手法国、奥地利、俄国和丹麦经济都要好(那是还没来得及看地图)。
于是,俾斯麦兴奋的高唱——Deutschland über alles,über alles in der Welt!(老版德国国歌,诞生于德国统一之前,跟纳粹德国中间隔离了七八十年,因为里面有“德意志高于一切”,被腰斩了)。
结果,俾斯麦被当成了新纳粹,立马给当街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