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含金量
出国留学 2022-11-22 20:47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源自的红点奖,是世界知名设计创意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大奖赛之一,与“IF设计奖”“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大赛中获得了奖项,而红点奖机构也于2015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好设计奖”,简称CGD(China Good Design),这是针对中国的全新国际化设计奖项。
根据红点奖官网的公开信息,在2018年的6300份申请里,69件作品获得“红点最佳设计奖”,占总数的1.1%;1684件被授予“红点奖”,45件被授予“红点荣誉提名奖”——这意味着,“红点奖”的获奖率高达28%。我们在欢呼中国设计走在世界前沿的时候也需要理性反思:这样高比例的获奖几率,符合常理吗?
曾经被称为设计界的“奥斯卡”,红点奖近年来却因为商业化操作、含金量下降,而引发诸多争议。2015年8月,设计师顾磊在朋友圈发文《我放弃了红点奖》,质疑该奖项。有设计师表示,从参赛到最终获得红点奖,完整流程走下来需要花费两万多元人民币。2018年4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直言“红点奖在被承包给商业机构之后就成了一种商业炒作”,脱下红点奖的遮羞底裤。
打开红点奖官方网站,你会发现从报名到获奖再到宣传、展出,每一步都是明码标价,虽然非强制性参加,但难以摆脱敛财的嫌疑。而参评红点奖的企业家和设计师为什么甘愿自掏腰包“买”这样一个奖项?说到底,是“名”和“利”驱使。
前一阵子,中国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柳冠中教授在一次访谈上透露,红点奖被承包给商业机构后,已经演变成了商业炒作,是在骗中国人的钱。
柳冠中教授认为,红点奖、IF奖等设计大奖中有中国的获奖产品并不能证明中国设计正在崛起,“红点奖、IF奖纯粹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他指出,红点奖在被承包给商业机构之后就成了一种商业炒作,在德国失去市场便来到中国开设,尽管一年中在中国的获奖作品有上千件,但从报名到参加评审,再到复审和展览,这些过程中都要支付费用,言外之意就是花钱买奖。
这消息一出,最尴尬的就是曾经以拿过设计奖著称的小米和锤子了。而最近罗永浩在微博上也说到了这件事。
根据罗永浩的说法,红点、iF、G-mark等国际工业设计奖的运作都比较商业化是事实,比如每年参加评奖的企业有四五千家,拿“入围奖”(即国内企业拿完了不要脸自称“大奖”的那种奖)的有上千个。
那为什么发这么多奖呢?
当然是主办方为了赚钱或维持运作。
根据雷军的说法,if,红点每年的得奖作品有上千个,然而其中含金量最高的金奖/最佳设计奖的中奖率只有1%左右。想象一下,如果是这么低的获奖率,一些普通的企业肯定不会去参加这个设计的评选,因为参奖的企业报名参选、获奖后参加巡展都是要花钱的,从几千块到上万块到几万块不等。
所以这些设计奖就增加了一些设计奖(说着说是“优秀奖”),大大提高了得奖率,得奖率高了的话,参加的评选的企业也就多了,你送十几样产品去评选,总有那个几件会中奖的吧。所以说企业的产品又能挂个红点奖,if奖的名衔,而这些设计奖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这些设计奖的“入围奖”的存在,这些年中国企业参加的越来越多了,而且也有很多公司拿着入围奖给自己挂上“工业设计界的奥斯卡”和“大奖”。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设计奖的金奖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这几家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工业设计奖,评选金奖/最佳奖的标准还是非常严苛的,每年选出来的金奖/最佳奖数量很少。这些真正的“大奖”,也是赖以维持声誉的关键。所有当年的工业设计产品品类,四五千个参奖产品全加到一起,能得金奖/最佳奖的只有几十个,而且个别年份的某些品类还会偶尔来个金奖/最佳奖从缺,以示严格。就像2016年的IF就没有手机品类的金奖。
上一篇:德国国家电视台测试卡
下一篇:德国工资最高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