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信优秀实习生遭电信联通冷落:留学生选

出国留学 2022-11-23 13:14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耀辉指出,“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就业,出国劳务,招工,德国招聘,德国打工,赴德工作,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
 
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看了以上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前几年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人才,人才立国这是人所共知的。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曾经多次呼吁留学生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然而,这种呼吁至今并没有起到多少效果。
 
原因何在?有数据显示,当教育经费占GDP5%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1.9%以上、科学家工程师人均研究开发经费6万美元以上、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每百万人口有1500人以上时,归国的海外人才会大幅增加。其实,这仅仅只是一方面。最最重要的是国家对确有真才实学的国内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是不是做到了人尽其才,给他们提供了可以施展其才华的公平竞争机会。然而,我们的用人机制却一直不尽人意。过去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现在,已被演绎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个好爸爸,就是权力和人脉。
 
据《南方都市报》7月15日报道,最近,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曾任省司法厅副厅长、巡视员的曾添贵建议广东省里出台几条刚性措施,作为临时措施,可参照上世纪80年代“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子女中的大专毕业生,优先作临时合同工安置。与其让党政机关子弟优先就业,倒不如直接世袭。
 
君不见,有多少怀揣硕士、博士文凭的学生投送简历无数,杳如黄鹤;君不见,又有多少高中生或者没有文凭的官宦子弟、富豪子女,垄断了所有垄断高收入行业。政协委员蔡继明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一份报告指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从挤死人的所谓的人才招聘会上,谁看到过电力、电信、银行、石油等垄断行业在招聘人才?一个没有权力背景或者没有金钱的平民子弟想找个好工作简直是痴心妄想。
 
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如果国家花费了人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那么,只能说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或者说是教育的失败。在就业压力十分严峻的情势下,我赞成大学生就业要降低(行业和薪水)门槛,但是绝不赞成让家庭投资数万元毕业了的大学生去和民工一样每月赚千八百块钱仅够吃住,这样的思维是对知识价值的亵渎,也是在宣示另一种读书无用论。
 
腾讯网上的这篇文章,数万网友的评论中,大多数对留学生不回国给予了理解。有网友说:“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听到那么多人出国,嫁洋人,心里非常的气愤。但后来我才明白,在中国有太多的不公。国内要干什么事情都要靠关系,哪个愿意回来?回来岂不是虎落平阳被狗欺?人才得不到重用,才华得不到施展。在这样的制度下有哪个人才会留下来呢?”
 
“我辛辛苦苦十几年,父母为我勒紧裤腰带,付出了那么多血汗钱,我回国找不到工作,我怎么能对得起父母?所以,我只好选择留在国外。在国外,只要你有能力就有机会,没有凭关系找工作这一说。报效父母是子女的义务,这与爱国不爱国是两个概念,不要动不动给留学生不回国扣上不爱国的大帽子。”留学德国的女学生小佳说。
 
一位在国外获得双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怀揣学历回国投送了很多单位,最后还是没有人接收。
 
这位在国外留学接近8年的学生,获得第一个硕士学位期间,曾经在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法国托塔尔石油公司实习过6个月,在实习期间所做的项目得到了老工程师的赞扬,在回校进行论文答辩时,工程师手术尚未痊愈,带着病体奔波千里参加论文答辩,最后对论文给予高度评价,还给该学生写了就业推荐信。他将简历投给中石油、中石化以及相关行业,却没有任何消息。
 
后来,他读第二个硕士学位时实习的公司是法国电信,在实习过程中,公司对他的业绩评价是:很有成就。他将简历分别投给中国电信、网通、联通等,也是没有任何回音。
 
后来,他把所有材料都翻译成中文,找到国内一个朋友给他找工作,对方回复说:现在托人办事都得花钱,拿12万“喝茶费”可以想办法帮助在上述行业就业。他一听很生气,父母本来都是工薪阶层,这辈子攒的钱全让他花了,60多万留学费用,已经让他深感愧疚,再花12万就业“喝茶费”,这辈子能赚回来吗?他说,在国外饿死也不回国。(本博主注:如果家里父母有一定社会关系和地位,如果在国外找不到好工作,还是可以回国的,凭借关系找工作还是不需要花多少钱的。)
 
这些年,有人对留学生带有歧视心态,把海归说成是“海待”“海龟”。其实,留学生只有两类人,一是有权、有钱的人,这些人家的孩子,在国外能学到东西的寥寥无几,纯粹是在消费。另外一种是没有权、没有钱,想通过留学而提升自己的人。这些人占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留学的巨额费用,很多都是靠亲朋好友的资助,毕业之后,如果在国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好选择留在国外,因为他们第一考虑的是先把家庭的投入赚回来,否则,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这就是他们选择留在国外的原因。不回国与爱国是两回事,生存才是人的第一需要。
 
在许多国人看来,在国外工作是很风光的,其实,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是很快乐的。一方面要承受竞争的压力,一方面要吞咽被歧视的泪水。
 
有人发问:我们国家真的需要人才吗?如果只是一句口号,而将有用的人才视若敝屣,“他们会回来”的热望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只要打破凭关系找工作的潜规则,任人唯贤,量才录用,人尽其才,而不是重“管理”轻学术,一窝蜂似得40个教授争夺一个处长位子,让留学生回国创业并不难。可是,想打破这个潜规则谈何容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