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被难民性侵笼罩的德国已不再是安
“最近那么乱,注意安全啊,晚上不要一个人随便跑。”这是最近与国内友人聊天时被经常嘱咐的一句话。近期中国留德女生被难民强奸案发生后,引发国内舆论不小的震荡。时逢岁末年终,距离科隆大教堂外的大规模性侵案发生快一年,难民与安全问题一再成为让所有人揪心的话题。
中国生们虽然嘴上不说,但随处能感受到大家的危机感。
来自湖北的留学生朋友A,来柏林已经超过2年。“知道吗我去年住的那个地方,最近德意志快递都不往那边投递了。那个地方非常不安全,估计快递小哥被打劫怕了,谁还敢去呀。”闲谈中他告诉我,基于安全理由,他今年搬到了夏洛腾堡区。这样算来,他还是幸运的一个。柏林虽然生活成本低,但从来都是一房难求,尤其是当碰到这些穷留学生们,房东更加不愿意放租了。
来自四川攀枝花的留学生朋友B,去年来德国学语言,今年考到了洪堡大学的机械系硕士。他说他一来就处于随时搬家的状态,靠一个一个千辛万苦找来的短租撑着。“房东一看你是留学生,就要你提供一大堆证明文件,收入证明、信用记录证明、担保人证明、还有在政府注册的各种文件。”他说为免麻烦,他一直在找华人房东,这样也“好沟通”。这样竞争激烈的租房市场,迫使很多人不得不选择住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也成为了安全隐患的来源之一。
▲德国人民对2015跨年夜德国科隆大规模性侵事件的抗议游行
2015跨年夜德国科隆性侵事件:
当夜在科隆有为数多达1,000名北非裔及阿拉伯裔男子聚集在中央火车站外的广场,分组包围性调戏、侵犯和抢劫多名在该地庆祝新年来临或在场的德国女性。除了女性,也有数十名男子被抢劫和殴打。
事后德国警方在科隆收到超过800宗报案(至2016年1月19日),其中超过500宗涉及性侵犯,至少有3名女子遭到强奸。
去年超过150万难民涌入德国,今年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大幅下降。德国联邦局(BAMF)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近30万难民进入德国。但是急剧下降的难民数字并没有释除大众对安全问题的疑虑。
留学生朋友A说,他来德国的两年,正是难民问题从无到有急速变化的两年,“不管怎么说,我明显感觉到治安状况正在变差。”他说得几乎不假思索。“有人说你们中国人反应过度了,偶然的事件也被你们拿来在社交媒体上无限放大。可是你发现没,德国媒体几乎选择性回避报导关于难民的负面新闻,政治正确害死人。” 而且与他一样,很多留德中国学生根本就不相信德国警方会严格执法。“真正能抓几个抓住了还不是轻判,放人。”他说,留德中国女生被强奸案,若不是当事人把事情“搞大了”,外交部介入施压,事件最终估计也会不了了之。
留德中国女生遭难民强奸案
2016年11月16日下午16:45分左右,一名中国留德女学生下课后在离学校宿舍不到200米的距离,被一个来自伊拉克的31岁难民拖到灌木丛里强奸并被抢了钱。12月5号,此案作案者被捕,据报道,其2015年和妻子及两个孩子以难民身份进入德国。
他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其他人告诉我说,在德国有些地方,“圣诞假期”这个名称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公共假期”,理由是为了尊重伊斯兰教信徒和其他非西方传统背景的人士。为了“尊重”他人而取消自己的传统,这个逻辑是多么荒谬。
在德留学女生群体自然提高了警惕。很多留德学生学者联合会组成了“护花小分队”,如果有女生在图书馆读书晚了,担心走夜路,可以在微信群里呼和一声,便会有人响应。甚至在强奸案发生的波鸿大学,有很多女生身边常备辣椒水或防狼喷雾,以前装包里,现在走在路上直接拿手里。有男朋友或者老公的,回家晚了一定让男方去接。有些同学干脆下午4点以后的课都不去上了。
前几日还有另一起震惊全德的性侵案件,据英国《太阳报》12月4日报道,欧盟资深官员的19岁女儿拉登伯格(Maria Ladenburger)今年10月16日被人发现倒卧在德国佛莱堡(Freiburg)一处流域,且已死亡多时,另外还发现拉登伯格生前惨遭性侵。当局本月2日逮捕一名17岁阿富汗难民,如今他坦承其罪刑,下个月将面临司法审判。德国警方称,受害者在出席完一个派对后骑自行车回家过程中被强奸和杀害。
更骇人听闻的是,他还是另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元凶。国内的诸位,即使不懂法,也大约知道“未成年人”在法律审判中的意涵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弗莱堡市长告诉市民说,这只是“孤例”,不能与难民划上等号。
▲德国难民营分布
德国电视二台上周五公布一项调查结果,当中有58%的德国受访者认为,如今难民与社会融合是当前德国最重要的问题。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担忧,难民的增加会导致犯罪率上升。另外还有部分人担心,他们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会受到威胁。我们虽然在理性上,不能也不可将难民涌入与犯罪率增加直接划上等号,但基于情绪上的理由,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引发无数遐想,细思极恐。
不过有趣的是,同一天(12月9日),及难民事务署发布新的外国人现状调查报告。报告认为,2015年欧盟各国还是来德人口主要来源,约占45%,其他还有来自土耳其(16%)、波兰(9.9%)和俄罗斯(7.1%)的外来移民。同时来自叙利亚的移民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负责融入的官员说,叙利亚人是外国人融入的典范,他们积极学,想要融入德国社会。官方的报告想要为难民“正名”。
那么是否难民较其他人更易有犯罪行为这不只是难民政策的核心争论点之一,也更是公众形成的固化思维。巧的是,德联邦刑事局发表的“与移民有关的刑事犯罪”报告结果显示,今年1至7月,警方共记录了14.25万件犯罪行为和企图犯罪行为,这与去年的约630万件确实明显下降了。按照这个逻辑,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移民犯罪率下降了36%。但是数字有时候会骗人,是否就此可以断定,治安状况改善了很多呢谁也不敢这样说。虽然公布了移民有关的刑事犯罪报告,但德国警方并没有提供德国人的刑事犯罪率作为比较。
此外,报告还揭示,犯罪行为中一般属于造假与偷窃,各占30%和27%。“造假”行为中,无证乘车占2/3;其实被判定为“无证乘车”的机会非常之大,也与执法的松紧度紧密相关,所以操作的空间很大;被判定为“无证乘车”的情况很多,身边就有朋友因为买错了车票被判为“无证乘车”,被开了罚单,还有因为没带护照原件就被判了“无证乘车”,气得当事人回来破口大骂。此外构成“侵犯个人自由权”的犯罪行为占比23%,当中4/5属于人身伤害,所以外界没有乐观的理由。
而对于各族群的犯罪行为统计也有不同。与总人数相比较,叙利亚人、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的犯罪行为的数量极小;而相反地,来自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格鲁吉亚和巴尔干国家的人,在偷窃行为上,被怀疑的比例超越平均水平。以为来自明斯特的犯罪学家解读说,一般在新闻报导中,集中关注非德国人的重大刑事犯罪行为,但从统计学上讲,此类犯罪比例很小,过度的新闻渲染使得外界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都做了过高的估计,因此也作出过度的反应。
果真如此在每一条鲜活的生命面前,统计学完全没有意义。这也不应该在一个主张保护人权的国家发生。
治安状况变坏,让很多人开始猛烈批评默克尔“欢迎难民”的政策。他们认为,默克尔完全没有对大量难民涌入的后果做风险评估,也在他们大量进入德国之后,没有好好地管理,让他们通街走,才导致悲剧一再上演。
人心惶惶,谁该接受批评相信答案绝对不是难民群体。至少,社会主流共识依然是,他们本来已经是家破人亡的人了,经受战乱逃难至此,本不应受到苛责。但是,应当从中接受教训的必然是德国联邦政府。欢迎难民本没有错,人道救援也是发达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之一,但错就错在行政管理体制的疏忽。
从难民进入德国,到如何安置、如何追踪、如何进行公共安全管理,本应该有非常清晰非常专业的操作指引,但他们似乎反应过慢,遇事又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今年初德国移民与难民事物署公布了难民进入德国的一系列操作流程。简单来说,当难民到达后,先进行身份登记,然后指纹采样、记录入计算机系统;最后分流后决定是否留下庇护还是遣返。
但这个流程出的太慢,在难民大量涌入的2015年过后才发布;二是根本无法有效管理,因为难民可以在逃难途中丢失身份文件,来时直接可以随便报一个国家名,大多数选择叙利亚,这样不符合资格的难民被遣返的机会极低。德媒最近采访了一名来自非洲冈比亚的难民,现居柏林。当他知道上周五冈比亚的大选中反对派获胜之后,难掩微笑,但当确认消息后随即收起了笑容,因为担忧,这样一来,冈比亚可能被德国移民局认为是“安全来源国”而不再提供庇护,届时他不得不回到冈比亚。这样的担忧,在难民群体中并不是孤例,一旦来了,便不想离开,但又难以融入欧洲社会。这些原因,导致了难民问题难以消化,又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最近又听说,鉴于去年科隆的大规模性侵案件之恶劣,德国警方今年在圣诞和跨年夜明显增加警力部署。来德国后的第一个圣诞节竟不知说些什么,但愿平安夜平安,跨年夜狂欢吧,天佑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