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
出国留学 2020-04-07 09:28www.worldometers.cn出国留学咨询
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重庆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国外发展职业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并在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各类型教育衔接和与企业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无疑,其成功之处对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重庆职业教育也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从今天起,日报推出“看国外如何发展职业教育”专栏,什么是双元制学制,双元户籍制,为读者介绍部分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邀请专家结合重庆实际,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核心提示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曾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但如今它却成为全球经济强国。其中奥秘,德国前总理科尔曾予以解答:“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崛起的关键。”当中,德国人创造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是核心动力。
记者 杨帆
“德国企业竞争力建立在双元制培养的专业人才基础上,他们使德国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成为现实……”
2010年,不莱梅大学教授菲利克斯·劳耐尔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提升动力》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位欧洲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毫不掩饰他对这一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崇——“它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网,德国留学,德国移民,德语培训,德国旅游,留学德国,德国签证,德国绿卡,德语翻译,德国新闻,经济发展速度异军突起,实现重新崛起的关键力量。”
数据显示——
目前,德国经济发展水平稳居欧洲头把交椅,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11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背景下,德国GDP逆势上扬3%,总量达25708亿欧元,人均GDP为35000余欧元。
与此同步,该国每年有超七成18岁青年接受双元制为核心的职教服务,拥有职业劳动力证书的人在德国全部劳动力中占八成!
菲利克斯认为,这支队伍为占德国工业总产值80%的制造业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为德国经济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已全面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形成以此为核心的职教体系。亚洲的韩国和日本等国也从中吸取经验,完善本国职教体系……
何为“双元制”?
它架起企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职业教育实现无缝链接
什么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菲利克斯解释说,双元的“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职业学校,该模式核心内涵是——
“把企业进行的职业技能和工艺知识教育与职业学校进行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核心内容,双元制把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签订教育合同,学生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年,无入学条件。学生主要为中学毕业生,他们的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将被培养成技术工人。教学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根据课程设计,接受双元制培养的学生约有70%的时间在企业,30%的时间在学校。学生学习期间不交学费,同时每月可以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菲利克斯认为,与其它职业教育模式相比,中国双元制,什么叫双元制,德国双元制模式有4个明显特点和独特优势。其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有利于在毕业后投入工作;其二,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为挑选人才提供便利;其三,实现教育形式互通,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其四,将培训与考核分离的测评办法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经济“提速器”
它为提升德国经济的竞争力输送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这正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给德国人和德国经济带来了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2011年,克利斯迪安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已工作4年。他曾向前去采访的记者算过一笔账——
16岁上职业学校,每月能挣500欧元生活费,学习三年半期间没花家里一分钱,25岁他成为高级技工。相比较,其小学同学接受完13年的小学——高中教育后已20岁。德国大学学制较长,一般6年,上完大学26岁,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也是未知数。而现在,克利斯迪安存折上已有5位数存款。
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已出现了数百万、甚至千万个“克里斯迪安”。通过职业教育,他们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而无数个他们聚合在一起,改变着这个国家。
德国前总理科尔曾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称为战后德国经济崛起的“秘密武器”,其原因也正是在此。
上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称:现代经济中,知识和能力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超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
上世纪70年代,德国联邦议会技术发展后果评估办公室发布的一份人力资本报告显示:德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其总劳动力的近60%,而制造业产值达到德国工业总产值的近80%。
据此,德国人认为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竞争力高低。于是,他们提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今天,德国工程师在接受学术教育前,也大多会倾向于选择通过双元制培养,完成对自身职业技术工人能力培训。
现在,“德国制造”早已火遍全球。无疑,这也正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在其背后,正是一支高质量的技术工人队伍做支撑,该国手工业协会负责人施佩伯尔就曾告诉媒体——
“德国制造”的成功,要归功于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技术工人所拥有的高水平技能。
链接
启示:“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我们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人物介绍
石卫平教授:
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我们能从德国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中学到些什么?
对此,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石卫平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确切保证。“虽然我国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但现有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生产第一线,集中安排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和企业能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上海双元制汽修学校,双元制中专,因此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解决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对口录用难问题有借鉴意义。”因此,他认为,同我国现行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同时,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石卫平说,目前,我们的众多中小企业很难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像双元制那样,组织企业与职业院校以现代学徒制方式联合举办或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基地,也应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