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投资时代开启 公募面朝万亿“蓝海”
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发布立刻引起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基金公司相关人员上周末紧急加班,就公募如何更好地服务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言献策。
此外,符合规定的养老FOF和销售机构名单也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认为,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将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哪些养老产品有望入围?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拟优先纳入养老目标基金,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那么,哪些养老目标基金符合规定要求?
华宝证券研报认为,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基金产品应当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最近四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养老目标基金;二是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清晰、长期业绩良好、运作合规稳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
按照上述要求,在全市场178只存续的养老FOF公募基金产品中筛选出可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的产品82只,涵盖基金公司42家。其中,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浦银安盛颐和稳健养老一年和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的规模最大,分别为215.94亿元、54.13亿元和39.26亿元。交银施罗德、浦银安盛和兴证全球旗下的养老FOF产品规模最大,分别为225.48亿元、54.13亿元和51.34亿元;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养老FOF数量最多,均有5只。
华宝证券研报的统计显示,按照权益仓位的高中低分类,低权益养老目标FOF的规模最大,中权益养老目标FOF的数量最多。
《征求意见稿》要求,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基金销售的机构须符合一系列要求,包括最近四个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以及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完善、具备较高的合规管理水平等。
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有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40家销售机构满足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保有量规模要求。
基金是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
对于《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多家头部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员上周末纷纷加班,进行研读。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征求意见稿》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重要配套规则制度之一,相关条款体现了稳中求进、向投资者让利、强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特点,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规范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将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公募基金在服务个人养老投资中的优势,华夏基金表示,保险、储蓄和理财突出的是风险保障和资金安全,养老目标基金则注重权益资产,是能够充分发挥“长钱”效应的投资工具。养老理财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退休后储备足够的资产,存续期长达几十年。所以,仅仅盯着投资波动的风险而收益不足,会面临步入老年后资产积累不够的风险。从长周期来看,需要将“储蓄养老”转化为“投资养老”,这才是更科学的养老理财方式。
就产品层面而言,嘉实基金表示,养老目标基金与普通公募基金从不同角度承担着服务广大持有人的使命。相对于普通公募产品多为中短期闲钱理财、财富增值的工具,养老目标基金是为居民管理好养老资金的帮手,享受退休后美好生活。养老基金多为超长期投资,对稳健性要求最高,多采用FOF形式,一方面可通过灵活的资产配置熨平资本市场波动,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基金选择,提升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体验。
南方基金表示,从全球范围看,共同基金是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在我国,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各类养老金总规模已达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总规模的50%。建设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时代赋予公募基金行业的新使命。
权益市场迎来增量资金
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能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据招商证券最近发布的一份研报预测,在乐观预期下,5年后个人养老金每年新增资金可达1500亿元,总存量资金接近5000亿元。从中长期看,增量资金将不断流向权益市场。
面对未来有望突破万亿元体量的这片“蓝海”,公募基金已经做了哪些事,未来还将从哪些方向发力?
华夏基金表示,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经验,养老金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非常考验基金公司全方位的资产配置能力。公司一直在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做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已积累了21年养老投资管理经验,不仅建立了适合养老金管理的制度框架,配备了资深投资经理,积累了丰富的FOF管理经验,而且还搭建了完善的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各类养老产品。
嘉实基金认为,未来公募基金应积极围绕个人养老投资主题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个人养老投资意识,引导和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建信基金也表示,将不断充实养老产品储备,提升养老投资能力,开展养老投资教育活动,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