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新时代文艺的人民立场
作者:刘明(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人民立场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人民立场的重要内涵,牢牢把握人民立场的重点方向,时刻坚守新时代文艺的人民立场,为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充分认识人民立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代中国文艺“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坚守人民立场,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新时代文艺肩负崇高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离不开文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无愧时代,无愧人民,不断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文艺激发精神动力。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之所以能够从无数艰难困苦中挺过来、走过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构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可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新时代中国文艺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时代文艺涤荡思想灵魂。文艺是世界语言,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新时代中国文艺理所应当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全人类。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面对当今世界文化激荡,中国文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坚守人民立场,才能确保人民在精神生活上充盈富足,才能确保中国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学派、彰显中国风范,稳固立足之基。
深入领会人民立场的重要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坚守新时代文艺的人民立场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文艺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走进实践深处,走到人民中间,是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文艺为了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属于人民,其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文艺和文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文艺创作,才能永葆活力;只有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文艺事业,才能繁荣发展。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关键要素。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爱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放在心头,把对人民的热爱倾注笔端,用情用心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着力刻画最美人物,真情讴歌奋斗人生。文艺的繁荣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艺审美的评判者和鉴赏家。充分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伟大历史经验,把“一切成功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牢牢记在心间,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情怀。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文艺高举人民旗帜,致力于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生动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情怀。只要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就能真正做到创作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深深热爱人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把思想和情感统一起来,把胸怀和创意对接起来,真情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时代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只有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站稳人民立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牢牢把握人民立场的实践路径
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要牢牢把握人民立场的重点方向。为此,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起来,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作的灵感,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应当勇于记录新时代、抒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伟大精神感召伟大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起来,深刻领会文艺创作的价值意蕴,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努力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应当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应当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人们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伟大创新铸造伟大灵魂。新时代文艺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肩负成风化人的社会使命。文艺战线应当坚持弘扬正道,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党和人民的文艺事业明德修身。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线,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应当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应当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努力用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9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