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温故】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甘生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到海南去时,就对海南的同志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九百多年前,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时,就写下不少描绘海南风景的诗句,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等等。”
讲话中引用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句,为苏东坡海外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颔联。苏东坡一生命途多舛,但他乐观旷达,常以超然心态面对人生种种遭际。在海南儋州,在经历短暂的消沉后他很快便融入当地生活,凿泉挖井、劝民农耕、传授秘方、救死扶伤、载酒传道、设帐授徒,“德教所盛,优游濡染,骎骎有声名。”在做了三年的“儋耳民”后,元符三年随着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迎来了北归机会,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他北还途中夜渡琼州海峡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诗如下:“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此诗为七言律诗,是苏东坡诸多写景抒怀诗中的一首。苏东坡的抒怀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善于在写景叙事中,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其中既有宦海沉浮、生命无常的苦乐况味,又有明了物情、洞彻大道的深刻哲理。此诗首联描写渡海时的天象以及雨霁云收风平浪静的天气。首句中的“参”“斗”,为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名,此句既写诗人船上所见,也包含着三更过后迎来黎明的欣慰;“苦雨”句在写景的同时暗寓深意,既表现出了久雨遇晴的喜悦,也隐含着对人生阴霾即将过去的期盼。
颔联就“晴”字作进一步生发,写风雨过后的夜景,仰观俯察,形象生动。颈联借用孔子和黄帝的典故抒发议论。“鲁叟”,指孔子,化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汲汲鲁中叟”句;“桴”,竹木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孔子失意时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谓如果自己的主张不能推行,就乘坐木筏漂流海上。此处借这一典故,表现了正在“渡海”的情景,又表达了自己与孔子相似的意愿。“轩辕”,指黄帝,据《庄子·天运》篇,黄帝曾在洞庭之野演奏《咸池》之乐,此处用以形容海浪声,并隐含自己所领悟到的齐得失、等荣辱的道理。尾联进一步表达自己面对人生风雨的乐观态度。“九死”,语出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句;“南荒”,指当时尚未开化的海南。他将自己被贬儋州视为一次“奇绝”的游历,通过比拟,形象描绘了当时所处的环境,同时寄托了坚持操守的人生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生命襟怀。全诗由眼前景写起,融情入景,转而引经据典,寄意遥深,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将澄澈清明的天容海色和幽深旷远的景观融为一体,辅之以独到深刻的人生感悟和通达平和的超然心态,宛如一曲天人合一的生命交响,散发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夜渡后的第二年,苏东坡病逝于常州。斯人已逝,但斯人斯作经过九百多年的流传以后,已然凝化为中华文化乐章中影响最为深远、意蕴最为丰富、表现最为生动的音符之一。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在时代的变迁中被不断激活,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就是如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句诗所表现的云散月明、海天一色的澄明景象,已成为对优美生态的美好描述,此联以及苏东坡其他诗句如“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等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基本符号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元素,正以其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激励着人们不断为之奋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9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