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振兴十周年】江西于都:发展富硒稻
中国青年网赣州7月1日电 盛夏时节,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的广袤乡野草木葱茏,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
近年来,为打好富硒品牌,持续推进富硒产业发展,于都县段屋乡紧紧围绕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对口支援与支持下,立足天然富硒资源优势,结合乡情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富硒稻米产业发展蓝图,走出一条以富硒稻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强基础,做好“种”文章
遇见段晓红时,她正在田间地头巡查稻田里的秧苗长势情况。
去年,段晓红在段屋乡康梁村承包种植富硒水稻280亩,增收40余万元。今年,她将加大承包种植面积,不仅自己种,还带动更多的百姓种,让富硒稻米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好米。
段屋乡土壤资源丰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圈定的富硒农业产业综合开发适宜区。围绕打造“富硒水稻种植示范乡”的工作目标,在围上、康梁、严岗等三个基础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村先行开展富硒水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示范带动全乡富硒水稻种植,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农户一起打造富硒农业,发展生态产业链,引导种植观念由重“量”向重“质”转变。通过创建示范基地,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领农户共同致富。
强基础,做好“种”文章。段屋乡自筹资金60万元,赶在春耕生产前建成了全县首座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可实现单季供秧服务面积早稻3000亩,中晚稻各5000亩,破解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加上机械化插秧技术,每年就能为全乡节省100万元的成本。
抓合作,搭建“管”平台
走进段屋乡严岗村,两台日烘干量30吨和两台日烘干量15台的现代化烘干设备“巍然屹立”“蓄势待发”……
2021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自然资源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支持段屋乡建成日烘干量90吨富硒稻谷烘干厂。不但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稻谷烘干难的问题,还可以带动农户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粮食烘干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严岗村党支部书记肖有盛说,以年烘干量6000吨测算,烘干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至少50万元的经济收益。
抓合作,搭建“管”平台。段屋乡坚持向外引智强农,着力打造数字农业。加强与中化农业于都中心、江西科沃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于都县家庭农场协会等行业和组织的沟通交流,深化协同合作,通过引入社会化服务,推进富硒水稻生产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逐步实现生产体系现代化。引入遥感巡田、气象分析、病虫害预报、动态演示等现代农业和数字农业新技术,从科学和技术层面加强富硒水稻种植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借助智慧农业系统,搭建起农业生产档案记录平台,做好富硒水稻长势及生产过程全记录,为后端质量安全溯源提供数据支撑,并开展富硒稻谷产品认证,实现粮食提质增产和优粮优价。
促销售,拓宽“卖”渠道
“早稻开镰的时候,收购车直接开到了田里。”段晓红说,去年夏天,她的近30万斤富硒稻米供不应求。
拓宽“卖”的渠道,段屋乡党委、政府借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口支援优势,与南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密切联系,探索粮食网上交易新路径。去年,得益于富硒稻米的增产增收,严岗、围上、康梁三个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大关。
今年年初,段屋乡以村集体合作联社的名义注册成为国家粮食网上平台交易会员,并成功实施了一次粮食网上模拟交易,拓展了线上售粮新渠道,打通了流程,扩展了客商,为后期开展早稻、优质中晚稻和富硒大米线上交易积累了经验。同时,借助“于都硒”的公共品牌效应,启动了具有段屋乡地域特色的“铜锣湾”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工作,后期还将积极开展富硒大米及衍生品的研发,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让富硒稻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米。”段屋乡党委书记谢慧说,下一步,段屋乡党委、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富硒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的总体思路,在现有烘干厂、机械化育秧中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着力打造段屋乡粮食产业综合体,补齐产业体系发展短板,以富硒稻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谢永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