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明码标价,“雪糕刺客”终要现原形
海报评论员 张琨
当你在超市随手拿起一根平平无奇的雪糕去付钱时,发现它们会用价格狠狠地“刺”穿你的钱包,伴随着这个夏天一同火热的除了气温,还有这帮“雪糕刺客”。
近期以来,围绕高价雪糕而来的一系列话题频繁登上各网站头条,备受舆论诟病。雪糕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雪糕本身的定义是解暑解渴解馋的即食性产品,价格从几毛到几块钱,人人可以享用得起。然而如今在网红经济催生下,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雪糕,却成了多数消费者不敢恭维的“奢侈品”。“雪糕刺客”一词也就应运而生,是对不清楚价格却在结账时“懵圈”的尴尬自嘲,也是对雪糕定价离谱以及销售套路的讽刺。
也正因此,高价雪糕总能轻易挑动起消费者的敏感神经,成为热搜榜单的常客。就在7月2日,高价雪糕的典型代表品牌钟薛高因“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的消息又一次登上了热搜榜单。当日晚,钟薛高回应称其产品因固形物高、水少等原因,产品完全融化后为粘稠状而非一滩水状。出于专业问题,我们对此不做定论,但此消息的曝出却又引发了舆论的广泛争议,大量的质疑声音再一次将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雪糕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雪糕作为夏日解暑解馋的即食食品,不排除有人追求极致口味和价格,但性价比必然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最看重的。所以,网红雪糕定价既然如此高昂,那就必然要在品质、口味等方面接受消费者更为严苛的审视和检验,否则极易翻车。
在调侃诟病价格高昂之余,消费者对网红雪糕的销售套路也是尴尬不已。不少网友表示,类似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高价雪糕未在显著位置明码标价甚至没有标价,而买单时才被告知,买了吃亏,不买尴尬。除了部分人是为了尝鲜特意选购之外,很多消费者是顶着“尴尬”被迫买单。
狂欢之后终归要回归平静。网红高价雪糕在经历了短暂的“高热期”之后,消费者也从尝鲜心理的驱使回归了理性。如今有不少网友开始为连续13年坚持售价5毛而不涨价的老牌“雪莲”雪糕抱不平,相对于高价的“雪糕刺客”,作为童年回忆的“雪莲”雪糕被网友封为“雪糕护卫”,对高价雪糕明嘲暗讽,“雪莲”也因此翻红出圈。
任何背离市场规律的炒作都不过是“昙花一现”,在法律面前,套路百出的“雪糕刺客”如今已无处遁形。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等。有了《规定》支撑,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得到了有效保障,消费者再也不会经历购买雪糕的盲盒式尴尬体验。这也是在炎炎夏日,给高价雪糕“降温”,给消费者的不愉快体验“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