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文化振兴的宜黄样本:文旅融合文创为

新闻热点 2022-07-26 08:47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编者按】

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十周年,“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暨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赣州启动,50余位来自中央媒体和部分省份重点媒体、社交平台的记者、网络知名人士将用7天时间走访赣南苏区,探寻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记录老区人民的奋斗故事。

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江西宜黄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7月2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媒体采访团一行走进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先后走访了宜黄棠阴古镇、曹山景区,现场观赏了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宜黄戏、流传于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以镰刀敲击禾杠的民间舞蹈禾杠舞,试图还原宜黄在赣南苏区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尝试。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宜黄县采访获悉,近年来,宜黄县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提炼当地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快文化与生态、旅游、康养、中医药等方面的融合,在文化传承中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促进文化传承。

古镇旅游

走在棠阴古镇的青石小路上,午后柔和的阳光从道旁古建筑的屋檐上倾泻而下,充满古朴静谧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时空的回廊中,梦回当年“五里长街,商店栉比;十里河埠,商船云集”的繁华盛景。

棠阴古镇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集新石器文化、明清古建筑文化、夏布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的历史著名古镇。旧时此地盛产夏布,优质的棠阴夏布因“轻薄如蝉翼、白如宣纸”而久负盛名。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也保留至今,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八府君祠”“承恩坊”“迎恩塔”“罗氏宗祠”“日字塘”等。

如今的棠阴镇,通过发展古镇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全年接待游客两万余人,全镇居民增收近千万元。古建筑群所在地民主村利用居家养老中心提供食宿,销售红薯粉丝、白莲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家乐、采摘园,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舞曲新生

“戏神遗落梨园曲,汤翁拾梦宜黄腔”。在宜黄县曹山文创街区的古戏台上,一台名为《对丹》的宜黄戏曲正在上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倾听。

宜黄戏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是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其主要声腔“宜黄腔”是京剧、赣剧、汉剧、徽剧等古老剧种“二黄腔”的前身,因产于宜黄县而得名。

2006年,宜黄戏被入选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山文创街区不仅布局了宜黄戏、夏布等非遗展示区,还有宫绣堂、医养馆、斗米壶等传统文化馆,以及瓷板画油画、文创中心等艺术品展示馆,还布局了咖啡馆、土特产等休闲区。

曹山文创街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以曹山为基,以文创为主,文旅融合,正逐步形成“研学基地+文创产品+地方特产”业态体系。

走进宜黄曹山景区中秋小镇,古树参天,藤萝缠绕,闻鸟语花香,听溪涧潺潺,看河面上雾气氤氲,别有一番意境。“哒哒哒,哒哒哒……”打破这片宁静的是由宜黄县文化馆组织的特色民间舞蹈禾杠舞表演,为观众奉上了一次精彩的文化视听体验。

“不只是进景区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我们打算让禾杠舞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让禾杠舞得到更好地传承。”宜黄县文化馆负责人邓春辉对记者说,作为第四批入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禾杠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流传于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以镰刀敲击禾杠的民间舞蹈,由上山砍柴延伸而来,且歌且舞形式别致,男女老少都爱打爱唱。

邓春辉介绍,当前,宜黄县正全面摸清文化家底,高起点打造一批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景区景点,积极做好宜黄戏、禾杠舞等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深度塑造宜黄文化标识,唱响宜黄文化品牌。

(张家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