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报丨聚焦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弄虚作假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7月6日,国新办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举行发布会。截至目前,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会上谈到在选择案例时的基本考虑。
“一是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向江河湖海恶意排污、包括一些大量工业废物违法违规倾倒在河道、包括一些黑臭水体、严重的黑臭水体、大量的黑臭水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这是一类问题。二是涉及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在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违规围海填海、违规围湖占湖、违规的毁林建房、违规的进行野蛮的矿山开采等等问题。”翟青补充,“第三类问题,就是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更是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翟青又提到,从工作的方法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也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方式,更加突出案例的直观形象。翟青表示,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求采取“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既要有文字表述,说清楚,也要有照片,要把现场拍下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加一个小视频,一般是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的方式,使得每一个案例有图、有影、有真相,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每个案例就是一个再取证,使得这些案例更加鲜活。借助各媒体平台广泛进行转载,增加了可读性和传播性,也有利于媒体的朋友在后续编辑过程中做更深入的报道,这种方式大家还是欢迎的。
二是作为案例,要确保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典型案例的生命线和底线所在,每个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核的。
三是充分发挥媒体和记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央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有关媒体记者进行深度报道,记者与督察人员一起深入到一线,一起调查研究,一起分析研判,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大提升了典型案例的传播力、影响力,官方网站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一种模式,随组记者在一线采访报道中有大量鲜活的东西,使得新闻稿和记者写的一些鲜活的稿件在一起,宣传报道传播能够更加广泛。”翟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