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 | 过于聚焦华为的失态,也是一种失焦
海报评论员 熊苗
7月6日,华为和女教授陈春花,成为舆论场上的热议话题。双方都先后声明、回应称,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本为澄清声明,但华为的一句“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迅速引发了质疑浪潮,其中不乏“颇具攻击性”“强硬”“自大”等解读。
一般情况下,公关表态措辞都会留有一定余地,“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这样主观性强、过于绝对的表述,是不会出现的。华为字里行间的愤懑是真,其失态也是真,但如果过于把解读焦点放在华为的失态上,也是一种失焦。
华为和陈春花之间的舆情事件,其实和“韦神一晚解决博士团队4个月难题”性质是一样的。北大青年学者韦东奕被“封神”后,各种关于他的信息就甚嚣尘上,“拒绝哈佛破格录取”“一晚解决4个月难题”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直到其本人出来辟谣,这些都是假新闻!在营销号的演绎中,陈春花成为被造的“神”,“华为女军师”“华为海军司令”“华为第二大脑”“任正非生涯首次给一个女人当司机”“任正非听得热泪盈眶,他把每句话详细记录在册并奉为珍宝”……一万多篇这样的文章,经过传播,谎话早已不是一万多遍。
核心问题和区别在于,韦神被夸大演绎的故事中,所谓“6个人的博士团队”无名无姓,也就没有了直接利益相关方。而营销号演绎的陈春花教授和华为的故事,一方被“封神”,另一方则被塑造为“迷弟”,实打实让华为感觉到利益受损,华为的愤懑不难理解。华为所说的二者“无任何关系”,应该是指没有类似于学者作为顾问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紧密关系,而非交流关系。华为措辞应该更加严谨,但其本身想表达的意思也应被看见。
与华为和陈春花教授均有合作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表声明,已对涉嫌制作与传播文案的盗版书商(包括自媒体账号)提起诉讼。这才是这起舆情的焦点,如果任由营销号为了自身利益夸大炒作,纵使有公关和法务团队的华为也会头痛不已,更小的企业或者个人,又该当如何?
7月4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任正非相关表态,其表示,华为战略不能由少数人来决定,不能由少数人来设计未来,也不因少数人的批判而改变方向,而应该是由几千、几万名专家的对撞,来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走向未来的路径。华为是否自大不应由声明中的一句话来断定,但营销号炒作的危害早已触目惊心、板上钉钉。像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样拿起法律的维权之举,才是舆论更应关注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