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丨豆瓣评分,还可信吗?

新闻热点 2022-07-26 08:47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 记者 李梦馨

  实习生 王 冉

  最近,周杰伦新歌上线,引发了一场全平台的狂欢。在关于新歌隐藏彩蛋的热议之外,周杰伦的新专辑也陷入了评分乌龙。原定7月15日发行的新专辑,还未上线,豆瓣平台已经开出了5.8分的评分,打分人数仅有40人。没听就打分的操作实在让路人摸不着头脑,也令粉丝气愤,在几方拯救下,打分才升至7.8。

  这事儿很快登上热搜,豆瓣随后为此道歉,称这是平台近期的条目改版所致。单论这件事,或许只是因为平台失误,但近年来,围绕豆瓣评分的争议并非这一桩。远的不说,就拿近期热播的《梦华录》来讲,开播后豆瓣评分一路飙升到8.8分,成为2022年国内已播出剧集评分最高的影视剧,也引来不少网友质疑其豆瓣评分是否名副其实。豆瓣评分是否越来越不可信了?

  观影风向标

  影视评分由来已久。在国外,有美国的IMDb、Rotten Tomatoes(中文译名“烂番茄”)及MTC三大影评网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为观众提供评分服务。而在国内,豆瓣在很长时间里,都在书影音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无数电影爱好者提供自由表态的平台。此后,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也推出了评分功能。在这其中,豆瓣评分无疑是目前最具公信力的评分机制。豆瓣评分,是来自若干观众的“大众点评”,承载着观众对一部作品好坏的直观评价,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书影音作品的社会认可度。

  在观众那里,参考豆瓣评分,已经成了很多人观影前的常规操作。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观影刷剧的成本亦大大提升。花费几个小时乃至几天时间,去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宁愿选择在短视频平台看剪辑片段或解说视频,也不愿冒着风险付出时间去看一部可能让人失望的“烂片”“烂剧”,这种选择在当前巨量的影视资源面前更显得艰难。于是,豆瓣评分像一个筛子,起到了观众想要的过滤作用。

  自称豆瓣资深用户的胡女士告诉记者:“豆瓣评分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在小红书、B站等其他平台刷到感兴趣的影视片段,会搜一下豆瓣评分。如果评分高,就观看完整影片,如果评分不高,就只刷一些相关片段,没有继续看的欲望了”。如果说如今巨量的影视资源是一片海洋,影视评分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在口碑效应愈发突出的当下,豆瓣评分也成了影视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地方。以“豆瓣评分”为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章,大多都跟具体作品相关,从搜索结果来看,一般豆瓣评分达到8分以上的作品,剧方片方在宣传时都会刻意突出相关字眼,在总结成绩时更会特意注明。仍以近期热播的《梦华录》为例,在豆瓣甫一开分时,官方马上将豆瓣评分写进自己的成绩单中,就连腾讯视频的播出页面,也标识了“豆瓣高分”的字样。业内对豆瓣评分的看重可见一斑。

  水军与反水军

  观众和片方之所以看重豆瓣评分,是因为评分机制简单并直观,具有一定的信服力。关于豆瓣评分的计算方式,豆瓣创始人兼CEO阿北在2015年发布的文章《豆瓣电影评分八问》已给出了解释,“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

  从理论上说,豆瓣评分是“一人一票”得出的,那些“非正常打分”的账号,又有防水军功能将其排除在外。用户根据观影感受进行评分,之后网站根据用户个人参与电影评论的历史数据,赋予每个参与者不同权重,最终取得的加权平均值便是影片最终得分。

  在加权的评分体系下,靠水军刷分相对来说变得困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防水军机制或许能堵住机器,但很难堵住真人。现如今,“养号”已经是饭圈或水军组的惯常操作,他们不光深谙豆瓣的评分机制,就连权重高低的门道都摸索出来了。以某位张姓艺人粉丝团发布的养号教程来看,“刚注册”“无动态”“系统默认头像”等都被判定为无权重或者权重低,而要想提高权重,就得完善信息、加小组、标记书影音作品、多动态等,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资深”用户,让打分行为在平台的防水军机制下蒙混过关。

  在试图填补评分机制漏洞的路上,豆瓣一直在跟水军作斗争。既然一部分水军是出于维系爱豆作品形象目的而展开的刷分,那么同一演员出演的其他剧集也会多多少少地受到影响。在豆瓣电影官方账号今年五月份公布的一则说明中,某李姓演员出演的17部作品,在同一时间内被检测到评分异常,涉及用户被全部标记,此后打分永不被计入总评分。平台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反水军机制,一步步琢磨改进。

  2021年底,《风起洛阳》《谁是凶手》两部剧先后引起评分争议,先是前者尚未开播就涌入大量非正常评价,又有后者某角色还未出场就遭遇大量演技差评。紧接着,豆瓣平台上线了新的评分机制:影视剧上映或开播前的评分和评论一律不计入总评分中。

  从评分机制上看,虽然问题一再出现,但平台总可以不断完善设计,让评分无限地逼近真实,而对于评分的主观性因素,却是无从把控的地方。由于评分的主体是公众,就难免不受情绪的裹挟,于是,很多不确定因子都会干扰正常的评分行为。IP改编剧《斛珠夫人》引发原著粉对改编影视化的不满,恶意一星的评价不在少数,评论区里出现了大量类似“九州谜,不敢看”的评论。因“AO3”事件公众形象受损的肖战,引发大量网友的不满,连带着其出演的剧集都遭遇了差评攻击,与之同名的乒乓球教练肖战的书《助张继科成就大满贯》也无辜受害。诸如此类的事件并不罕见,从这个角度看,豆瓣评分只是杂糅了大量观众的情绪、态度、个体价值判断的总评分,是一个模糊的主观性结论。

  “控评”该怎么控制

  不管从评分机制上,还是观众心理上,社交平台上的评分都有局限性。但评分之所以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它“简单”,在碎片信息成主流的当下,相较于长篇大论的影评,分数简单粗暴得就像一个个鲜明的标签,成为最有效率的一种评价方式。评分系统也是一种难以替代的评价方式,这就引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如何让评分体系在可能的空间里发挥它的作用?

  把视野放到国外的同类型平台,或许能得到不少启发。相比豆瓣的五星制、十分值,海外评分IMDb采用十星制,评价划分更细,星数与分数一致,结果的精确度自然更高。此外,从打分行为的准入权限上看,国外电影评价平台“烂番茄”需要确认用户购买了电影票,通过验证才能评分和评论,提高了打分的门槛。另外,在可能发生刷分的特殊时期监控评分等做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水军行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表示,面对“控评”“水军”刷分等乱象时,平台要在最大范围内建立相关机制、采取相应技术手段来抵御“水军”的侵袭,尽到平台的监管职责。

  在评分机制的完善,助推客观、公正的影视评分体系的建立上,平台仍在继续努力。作为观众,应该认识到评分体系的不完美,并对其成长给予更多包容的空间。最后,回归到评分体系的本质上,所谓的“评分”不过是一项参考标准而已,与其迷信一个冷冰冰的分数,不如相信自己的独特感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