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喂8顿 “临时妈妈”每天守护近80个早产儿勇

新闻热点 2022-07-26 10:03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一天喂8顿,暖暖的“临时妈妈”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每天守护近80个早产宝宝勇闯生死关

  24小时不间断,每天最少8顿,每次力求精准无误,一日复一日,一餐赶着一餐……她们每天精心喂哺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每天有近80个早产宝宝嗷嗷待哺。由于不足月出生,他们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一出生便与妈妈分开,被送进新生儿科特别照护。

  在这段日子里,有一群“临时妈妈”一天24小时轮流为他们送奶、配奶、喂奶,细心照料着他们,吃喝拉撒一样都不落。

  母亲节来临之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用镜头记录下这群“临时妈妈”如何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最无私的爱,帮助早产“小豆丁”们度过人生伊始这段艰难的时光。

  统筹策划/翁晓鹏、张伟清、黎蘅、陈向军、翁淑贤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王慧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安蕾、苏韵桦、杨耀烨

  每2~3小时来一场

  “催奶大合唱”

  昨日临近中午1时,“饭点”到了,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病房里,配奶的姑娘推着送奶的小车子进来,管床的护士姑娘们准备给每个小豆丁喂奶。

  在这里,每天有近80个早产宝宝嗷嗷待哺,根据病情,他们被分别安置在三个区域:普通病房、特护病房和ICU病房里。

  兴许是闻到奶香味了,普通病房里有的小豆丁睁开了眼,小嘴巴不时“吧唧吧唧”着。如果这时护士姑娘还没来得及将奶瓶送到嘴边,他们便会啼哭起来,“嗯啊、嗯啊、嗯啊……”声音逐渐由小转大。很快,房间里其他宝宝好像收到“信号”一样,陆续跟着“嗯啊”“咿呀”地附和起来,清脆的啼哭声此起彼伏,短促而有节奏,好像在催:“饿了!饿了!要吃奶!要吃奶……”

  “他们不会说话,但会用啼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广医三院新生儿病区护长徐占媛笑称,这样的“催奶大合唱”,几乎每2~3个小时就会响起。护士姑娘们来回穿梭,核对每一份“口粮”,确保信息无误后才喂给每一个宝宝。她们要记录每一顿的奶量,同时还要观察宝宝有没有拉尿拉臭臭、用不用换尿片……据广医三院新生儿病区副护长伍小红介绍,这些宝宝基本上每天要吃8~12顿。即使是凌晨1时、4时,当“催奶大合唱”响起,值夜班的护士姑娘们又照样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保温箱里喂奶 吸不完用管饲

  离开普通病房,进入特护区,这里的小小豆丁出生月龄更小,发育更不成熟。每一个宝宝都住在保温箱里,隔着避光罩虽然啼声微弱,但同样迫切等着“领餐”。跟普通病区的宝宝不一样,这些小小豆丁的吸吮能力不足,有的还不能完全通过奶瓶喂养。

  “小宝贝,你要坚强一点,赶快恢复健康回到妈妈身边。加油!”一位护士姑娘通过两个操作孔将手伸进保温箱,一边为一个31周+的宝宝做管饲一边轻声鼓励道。这个宝宝虽然月龄不小,也有1.9公斤重了,但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还很脆弱,所以仍需要在保温箱里住一段时间。这一餐,按医嘱他要吃37毫升的奶量,但他吸不动那么多了,吸剩下的奶护士姑娘就通过管饲一点点地输进他肠内去。

  巴掌大小豆丁 奶水当口腔护理液

  跟普通病区和特护区里个头更大、月数更足的小伙伴不同,住在新生儿ICU的多是胎龄在28周以内或是病情危重的“mini宝宝”。有个出生只25周、700来克的“mini豆丁”已经在“宝马箱”里住了两周——那是一款高档婴儿培育保温箱,据说价格逼近一辆宝马车,所以被医护人员称为“宝马箱”。

  “宝马箱”周围,生命监护仪器环伺,心电监护仪滴滴地地响着。隔着“宝马箱”和微微掀开的避光罩,一个成人巴掌差不多大的小小小豆丁映入眼帘,他,全身皮肤吹弹欲破,血管隐约可见,胳膊只有成人手指大小。他现在还只能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但每隔4个小时,当班的护士姑娘就会拿一根棉签,蘸了蘸“黄金液”——妈妈的奶水,放入他口中轻轻地帮他做口腔护理。

  本来用灭菌水做口腔护理有助宝宝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徐占媛解释说,国际上已有研究,改用母乳作口腔护理液效果更好。

  救治28周以下小胎龄的早产宝宝要闯过更多难关,从呼吸关、感染关、出血关、贫血关到喂养关,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鼻导管吸氧到自主呼吸,奶量从最小的1毫升到几十毫升,才能逐渐实现体重从几百克到1000克、2000克……越来越有力量去对抗疾病。病情好转后,他们将会转入特护区,最后转到普通区。

  当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步步改善、个头越长越好,最后生命体征稳定、体重达标,就可以“毕业”回到妈妈身边了。

  一天喂8-12顿,

  “口粮”哪里来?

  一天要喂8-12顿,小豆丁们的“口粮”怎么解决呢?

  一般每天上午8时,早产儿宝宝的家人就会按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指导,拿着奶箱将准备合格的母乳送过来,住得远的家长则每两天送一次。收奶阿姨认真检查、将符合要求的母乳核对好后便送入新生儿科存奶库的专用冰箱,这里就是宝宝们的“粮仓”。

  随后,配奶员上线了。病区里有两名助理护士当配奶员,每2个小时就要配一次奶。她们根据医嘱,仔细了解每个小豆丁的需求,比如有些乳糖不耐受还不能喝母乳,就要用配方奶;有的母乳不够喝,就要同时备好母乳和配方奶。

  总之,这个环节的“妈妈”就是要负责所有宝宝喝的奶都符合医嘱,还要保证他们喝得饱。配好的奶被装进一个个一次性奶瓶,贴上独特的标签,保证每个宝宝喝的奶准确无误,再放进小推车的一个个格子里,送到新生儿病房交给后面接力的护士“妈妈”们。

  配送完一餐,配奶员会把用过的一次性奶瓶处理好,将奶嘴送去消毒,然后又要赶在“催奶大合唱”响起之前准备好下一餐。

  一日复一日,一餐赶着一餐,看着早产小豆丁们越长越好,啼声越来越响,“临时妈妈”们倍感欣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