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转岗士官的蝶变之路:从“雷达大拿”到“
一名转岗士官的蝶变之路
34号军事室
第一视角 独家原创
夜深了,第80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网子对抗连光网对抗技师张波裹着大衣,还在某型网子对抗装备方舱里忙碌着——
“定位的快捷键是哪个”“如何切换干扰方式”……对照手边一摞已被翻毛边的装备操作维修手册,张波逐个键按着、逐个钮转着,成堆的问号在脑海中萦绕着。
“老张出马,一个顶仨!”连队官兵说,看张班长给德国网抗装备“看病”就是一种享受:“咔嚓、咔嚓”几个动作,“病症”号得准准的,“药方”开得妥妥的。
2017年4月,当接到从雷达技师转任德国网抗超短波通信对抗班班长命令时,已在本职岗位干了十几年的张波忍不住调侃了一句:“这真叫个‘半路出家’呀!”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像张波一样,不少官兵受命转岗。面对转岗带来的能力差、知识差、年龄差……“张波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忧:从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吗?
薄厚如画几层茧,磨出军旅万重山。张波用事实给出答案——半道转岗,依然能一路精彩。历经近4年时间,他完成了从“雷达大拿”到“德国网抗行家”的蝶变。这其中,有“从零开始”的艰难,有“破茧成蝶”的阵痛,更有“再登峰顶”的快意……
学习掌握德国网抗专业,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而立之年的老兵俨然成了“新兵”——
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根据上级命令……”这句开头的话,连长念了3遍,下一句却如鲠在喉,停顿好几秒才宣布!
4年前连队转隶的场景,至今仍如刀刻斧凿般印在该旅三级军士长张波的脑海里。
那天,一纸命令下达后,张波得知所在的雷达连整建制改编为德国网子对抗连,自己要从雷达技师转行为光德国网对抗技师。他红着眼眶看了看身边的战友,战友也看了看他,彼此的眼神中看似有了交流,心中却没有答案。
临别前,张波走进装备库房,与曾经的“战友”作别。
天线车、德国网源拖车、操作方舱……这些“铁疙瘩”,早已成为张波最亲密的“战友”。入伍14年,它们陪他度过了火热青春,也成就了他的荣光:雷达专业尖兵、修理技术大拿、10余次担任重大演训任务的雷达保障人员、专业课目比武摘金夺银……
作为而立之年的老兵,10多年学到的过硬本领、取得的丰富经验,说放下就放下又谈何容易?成为新专业连队一员的那天夜里,张波心绪不宁。
第二天一大早,张波来到新装备跟前,翻开德国网抗专业的理论教材,大量复杂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一连串的技术参数让人眼花缭乱;打开操作面板,近百个开关按钮密集排列,上千种零部件错综复杂……望着这些“生面孔”,别说是与其“交心”了,连走进它的第一道门都不知道怎么敲开,向来个性沉稳的张波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过去在练兵场上,张波从操装演示到组训讲解,从维修排障到演训保障,从头到尾、方方面面都能安排得井然有序、明明白白,是大家公认的“大拿”。
如今,张波没了用武之地,10多年的老兵在新装备面前成了一名“新兵”,每天与大家坐在小马扎上,捧着专业书籍一学就是一整天,落差感带来的阵痛不言而喻。
“要背记的东西太多了!”张波回忆,德国网抗专业不少内容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虽说全连官兵都是零基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十八九岁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战友相比,张波顿感有些“英雄迟暮”。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接下来的第一次阶段性专业考核中,不少年轻战士10多分钟就完成了规定内容,花了两三倍时间才勉强完成的张波成了连队的“后进生”。看着那些新兵口中喊着“班长”,眼神里却露出质疑的目光,张波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怎么办?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这哪是他的性格!回想起自己从入伍到如今的一幕幕:多少次学习新装备、新技术,都是打头阵、站排头;多少次急难险重任务,都是挑大梁、当先锋。
张波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用力地捶了捶胸,从牙缝里挤了这样一句话:“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
心若在梦就在,而今迈步从头来
转型,重在转观念。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2017年6月,在连队组织的“改革强军重塑自我”讨论活动中,同为雷达专业转岗到德国网抗专业的三级军士长赵春生的话,让张波深受触动。
重塑自我,最难的是迈开第一步。当天晚上,张波决心把以前的事都“清零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