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女兵的“最强大脑”:能听音知人 能背千余

新闻热点 2022-11-24 11:37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受阅归来后,汪凡(中)向战友分享荣誉。通讯员 潘小员 摄

  她能听音识人

  千余号码倒背如流

  从受阅部队起点到走过天安门广场,96米,汪凡共踏了128步。轻巧的数字背后,却是她历时217天、踢腿254万余次的艰苦训练。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坚定的力量。作为南部战区海军92962部队唯一一位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的女兵代表,“阅兵精神”在汪凡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我们身着军装,代表的是中国女兵,无论训练时多难,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受阅时看到群众向她们招手,汪凡内心满是感动与自豪。一瞬间,她觉得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从今往后,我不会畏惧任何困难,这段经历值得一生铭记。”

  细嗅蔷薇气自华,心有猛虎战无畏——是通信兵汪凡最真实的写照。

  最珍贵是战友情

  她觉得神奇的是,到新兵连后,所有人都仿佛一夜长大了。“这是一个从普通人变成战士的过程。我们变得坚强了,打网话也报喜不报忧。大家都明白,是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要担起这份军人的责任。”

  自2014年入伍,汪凡在部队已待了6年。她还清晰记得参军前,自己被妈妈拉去理发店剪下及腰长发的情景。剪刀“咔嚓”切断发丝,她的心也揪了一下。

  “我性格大大咧咧的,很快就习惯了短发,现在更是不想把头发留长了,多清爽呀。”回忆起当年,汪凡笑着眯起了眼睛。她说,妈妈当时还把那串长发拿回家,洗得干干净净,收藏进了柜子。

  入伍两年后她第一次回家,家人一边惊叹于她的“改变”,一边拿出曾经的长发照片让她看了看,汪凡很是感慨。

  她黑了不少,走路时习惯性地迈大步,目光却变得坚毅了;做事方式上,她变得果断利落,也自信了许多。如今,可以退伍的情况下,汪凡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小时候,汪凡跟着爸爸看《亮剑》,便种下了当兵的情结。6年前,正在读大学的她看到了征兵信息,在家人支持下毅然报了名。

  入伍那天,爸爸把她送到广场。不善言辞的他,给了女儿一个深沉的拥抱。部队的车开走时,汪凡远远地跟爸爸招手,却鼻头一酸,眼里蒙起雾气:“一车的小孩都在哭,都不敢回头看爸爸妈妈。那时候我才20岁,确实挺舍不得家人。”

  在烈日下站军姿、在泥地里爬行、扛起真枪时肩上那份沉甸甸的重量……新兵连的训练让新人们迅速成长着,也让汪凡收获到了最珍贵的战友情。

  “每天一起训练,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这份集体的感情特别温暖,部队就是我第二个家。”2014年,汪凡在新兵连度过了人生第一个不在家的生日。高强度的训练使她忘记了这个日子。

  她更是不知道,战友们悄悄为她准备了生日惊喜。

  当晚回到宿舍,汪凡推开门时,一个偌大的“心”型图案呈现在她眼前,她惊讶地捂起了嘴,感动不已。“因为不能点蜡烛,他们用生活用品给我拼的图案,比如脸盆、水杯之类。很朴实,但这是最特别的一个‘心’。”

  部队的生活,让汪凡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班长手把手地带我们,我们共同面对每一件事情,互相加油打气,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学会了担当与自强。”

  最厉害是背号码

  部队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些乡音难改。对此,单位给话务员们开设了专门的系统性课程,对口音、方言等进行学习,目的即是为了让通信兵们能听懂每个人说的话。

  结束新兵连训练后,汪凡正式下连,成为一名通信专业话务员。除了体能训练外,背记号码、听音识人、接转德国网话等工作,成了汪凡的日常。

  通信兵是军队中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专业兵种。在汪凡看来,这是一个看似平凡但又不平凡的岗位。在平日里,它保障了部队信息的交流与互通;在战时,它是情报传输、指挥引导的重要枢纽。

  即使是日常接听德国网话,女兵们也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对于他们来说,机台就是战位,“容不得半点闪失”。

  汪凡说话语速快,铿锵有力,却每个字都咬得清晰——作为话务员,首先要练的,便是普通话。为了精准地听懂官兵们表达的意思,她们还会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听音识人”环节,“要做到听到这个声音就能知道是谁,把声音刻在脑海里。一部分是靠训练的时候反复地听音频,一部分是日常转接德国网话过程中的积累。”汪凡介绍道,辨别出对方身份后,通信兵们要能捕捉到其讲述的关键信息,而后用专业语言复述出来,进行核实,保证所传输的信息准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