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9月7日报道 美媒称,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称,治疗过敏、感冒、高血压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9月4日报道,这项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2日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杂志《神经学》周刊网站上。
目前,抗胆碱能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大大小小数十种疾病。其中一些抗胆碱能药物需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而另一些可以通过药店柜台直接购买。它们通过阻止乙酰胆碱——对记忆功能至关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或化学信使——与特定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其影响结果是抑制副交感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与各种无意识的肌肉活动有关,比如胃肠道和肺部的肌肉活动,以及流涎、消化和小便等人体生理功能。
研究人员称,认知正常的研究对象在测量指标位于基线时,至少服用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并被跟踪达10年后,相较于没有服用此类药物的研究对象,出现轻度认知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47%。轻度认知损伤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前兆。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副教授莉萨·德拉诺-伍德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在认知问题出现之前,减少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可能对预防未来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受负面影响很重要,尤其是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较大的人而言。”
科学家还检查了研究对象脑脊液中是否含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记,比如某些类型的蛋白质,或者众所周知的该疾病遗传风险因素。科学家发现,含有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并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研究对象,比没有该疾病生物标记且不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的研究对象,出现轻度认知损伤的可能性高4倍。
同样地,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并具有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因素的人,相比没有该疾病遗传风险因素且没有服用这些药物的人,出现轻度认知损伤的可能性大约高2.5倍。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亚历山德拉·韦甘德说:“我们认为,抗胆碱能药物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生物标记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具有‘双重打击’作用。在第一轮打击中,该疾病的生物标记表明,病理开始累积并使产生化学乙酰胆碱的基底前脑出现退化。化学乙酰胆碱可以促进思维和记忆力。在第二轮打击中,抗胆碱药物进一步消耗了大脑所储存的乙酰胆碱。这种双重作用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记忆力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