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专项最新研究成果:三峡库区水质总体稳

新闻热点 2022-11-24 11:41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近期,长江进入了汛期,三峡等重大工程在抗洪防灾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三峡库区以及干、支流的水生态环境状况也备受关注。国家水专项“十二五”三峡项目“不同水位运行下水环境问题诊断及安全保障研究”课题也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在超大型水库生态环境演化的科学认知等方面获得创新性突破。

  三峡工程立项之初,库区等地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水污染是项目争议最激烈的部分之一。国家水专项三峡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王雨春在接受科技日报网专访时说,通过长期实地观测和原位研究证实,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质整体良好,总体稳定或优于蓄水前,多为Ⅱ类水;但是由于受干流“顶托”影响,支流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总体断面水质类别以较差的Ⅳ类—Ⅴ类为主,占比为54.5%。

  作为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最高蓄水位达到175米。王雨春说,从自然界来看,从未出现过如此深的水体。因此,国内外关于此类高坝大库水体生态环境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在系统性和深度上都明显不足,缺乏可有效借鉴的研究案例。

  “我们的研究是个全新开始。”王雨春说,三峡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流域控制集雨面积超100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56%;库区生活着1200万人,涉及重庆、湖北26个县(区)。幅员辽阔的流域面积、强烈的人类活动扰动,使三峡水生态环境演化的“湖沼化进程”中表现出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三峡还关系着长江中下游沿线、南水北调东线几亿人的饮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课题按照“动态观测—多维模拟—流域污染负荷解构—综合评价”技术路线,结合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重点支流站的工作,在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及毗邻干流开展了全方位监测、原位研究工作,获取水文、水化学、水生态、底质、污染负荷等海量科学观测数据,从宏观层面揭示水文情势、水沙相互作用等对库区水质的总体影响,揭示和诊断出三峡水库富营养化及支流藻华暴发的作用规律、主要存在问题;以自主开发的、基于流域分布式过程污染负荷估算技术,解析了三峡入库污染负荷组成,进而提出“着眼整体、强支控干、生态优先、稳定发展”的三峡水库富营养化控制及污染防治对策,不但为水专项三峡项目的其他课题实施奠定基础,也为三峡水库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后续工作规划、长江大保护战略等实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已修建了83000多座水库,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其他深水库区的生态环境认识、治理和规划等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技术方案。”王雨春说,随着三峡上游更多水利项目的建设,水动力等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十三五”,还应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对大型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理论的科学认知水平,以水华控制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开展整装集成示范。

原标题:国家水专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三峡库区水质总体稳定或优于蓄水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