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士生科考归来 带来海底3000米礼物
近日,浙江舟山的长峙岛迎来了顺利完成中国大洋43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本航次的科考任务自2016年11月22日始,分5个航段,共历时230天,累计航程28048海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韩喜球,教授贺治国和博士研究生朱瑞参与了第五航段的科考,他们在50余天后回来了。
和前四个航段不同,43航次的第五航段主要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开展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为主的科学考察,他们从毛里求斯出发,在西北印度洋作业22天后经过21天回到舟山。
这一次,在卡尔斯伯格脊,第五航段的科考团成员采用深海电视拖体,电视抓斗,集成传感器等形式开展综合测线探测,对西北印度洋进行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他们发现了2处非活动热液区和8处矿化异常区,获取了丰富的岩矿样品,并采集到了多种类型的生物样品。
25岁的博士研究生朱瑞是第一次参加科考,我们根据对他的采访,整理了一份科考日记。
2017年5月15日
晚上10:00,朱瑞和25名科考队员一起,从上海坐上了飞往毛里求斯的航班,这是他执行中国大洋43航次第五航段科考任务的开始。
朱瑞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直博一年级的学生。他的导师贺治国申请了大洋航次的项目。
朱瑞带上了一些常用药和维生素含片,还带了巧克力和牛肉干补充能量。
2017年5月19日
船上的食物在毛里求斯一次性补给全,肉类、蔬菜、瓜果、主食应有尽有,全部都被放进了冷库。50多天的航程几乎没有机会停下来补充食物,因此,这一次的补给几乎就是他们一行人全部的口粮。
“向阳红10号”科考船定员60人,除了20多名科考队员外,其余则是出海经验丰富的船员。他们之中,有船长、大副、舵手等航海好手,也有厨师、医生等后勤保障人员。
刚登上船,朱瑞就被分到了一套工作服、一副手套和一顶工作帽。工作服是简单的蓝色短袖搭配橙色裤子,而工作帽则和建筑工人的安全帽类似,为了防止高处的仪器在船晃动时碰到头。
2017年5月28日
25日,朱瑞和他的队友们到达了西北印度洋海域,开始了他们寻找热液喷口的工作。
从毛里求斯出发后,队员们分成三个作业组进行“三班倒”制轮班。(早上7:00-15:30,下午15:30-24:00,晚上0:00-早上7:00)朱瑞一开始被分在白天进行值班,今天,一个晚班队员因为身体不太适应而想要调换班次,于是,朱瑞便被安排在晚上进行值班工作。
晚上12:00,朱瑞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在从毛里求斯到作业区的4-5天中,值班队员负责记录水深、经纬度等相关数据,而到了西北印度洋的作业区,队员们需要互相配合,层层递进寻找海底热液喷口。
“在作业区下放托体和摄像设备,船慢慢开,设备也慢慢向前移动,通过传回来的影像能看到周围的地形和生物,一旦看到有价值的东西就用抓斗抓上来。”朱瑞说,抓斗抓上来过一些小虾小螺,也抓过他口中“一节节像草一样”的水母和“像植物的根一样盘根错节”的珊瑚,他也通过摄像设备亲眼看见枕状玄武岩、海沟、海底浊流沉积等影像。
“热液喷口就像喷泉一样,会喷出一些含有硫、铁、锰的化合物,具有矿物价值,喷口很小,大约在几十米见方的范围内。”在寻找热液喷口的过程中,除了通过影像判断喷口是否在附近外,队员们还通过分析样品、探测甲烷、氢气含量,探测盐度、浊度等方式判断。在朱瑞看来,这个过程就像玩游戏,新奇而有意义。
朱瑞的一天24小时,7个小时值班,8个小时睡觉,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科考队员们需要在一个阶段结束前完成阶段性任务,上交给首席科学家韩喜球,再由她决定下一步的航向。
2017年5月30日
这一天是端午节。
朱瑞和队员们尝试用深海的压力制作小礼物。他们在一块大约5cm*5cm*2cm大小的泡沫板上写上“2017端午,你看见大海深处的海绵宝宝了吗”,用仪器放入海底。在3000多米深度的水压下,泡沫板被压得很小,仅一颗大白兔奶糖的长宽,厚度变成了几毫米,显得非常精致,字迹则清晰可见。这份来自大洋深处的端午节礼物,对朱瑞来说异常珍贵。
柠檬和熟鸡蛋也被他们用作“深海实验”。在朱瑞的一张照片中,一个柠檬被他放在密封袋内,袋上写着“来自印度洋底的柠檬汁——赠最美的人”。经受海底压力的熟鸡蛋和柠檬,虽然外壳依旧完好,但内部则渗入了海水,有了咸味。
2017年5月31日
食材最新鲜的一次是一条鱿鱼,这是他们夜钓的战利品。
31日晚上,队员们关掉船上的灯,用大的射灯吸引鱿鱼,并用夜光钓钩在甲板上垂钓。那一晚,成果颇丰,小的鱿鱼有半个手臂这么大,而大的鱿鱼则足有半人大小。
他们把最大的鱿鱼装在一个塑料袋里,鱿鱼喷出的墨汁溅满了整个塑料袋。第二天,在厨师的精心烹饪下,队员们每个人分到了一块新鲜的鱿鱼。
船上的网络信号较弱,他们的电脑被连在船上的一个总服务器上,形成一个局域网。和父母家人联系则只能靠微信和QQ这些社交工具。
奇妙的日出日落是最令朱瑞震撼的事情。“如果没有云,可以看到整个的太阳,日出日落会很完整,持续两分钟,如果有云,那就能看到橙色和红色的云彩,真美。”
午夜,他们有时会在甲板上看星空。通过“星图”这个应用软件,寻找银河、北斗七星和各个星座。
2017年6月6日
航海过程中,队员们也曾遇到过比较凶险的事情。
“我们需要在甲板边缘进行作业,天气恶劣,船很晃,那个时候就比较危险。”朱瑞说,他们会在工作服外穿一件救生衣,上面有绳子可以固定在柱子上,衣服很瘪,一旦落水就可以打开充进气体。
虽然几次遇到大风浪,但没有队员不慎落入水中。“我们很幸运,最高的浪才3米。”
在海上,朱瑞有时会想家,但他同时享受着海面和海风带来的宁静。“只有面对着这茫茫大海,我才开始看到真正的大自然,它是最傲慢的,同时也是最谦卑的。它让我安详地接纳了自己的渺小。”
2017年7月9日
7月9日下午,“向阳红10号”驶入了浙江舟山的长峙岛,时隔51天,朱瑞等科考队员终于踏上了久违的陆地。和料想的不同,地面的感觉并不晃,反而“很踏实”。
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海洋学院院长陈鹰专赴位于长峙岛的海洋二所码头,与大洋办、海洋二所领导一起,迎接他们凯旋。
回到熟悉的寝室,从大洋深处采集来的黑色透明玄武岩和小礼物被他仔细地收藏起来。首席德国德国网 王湛通讯员 吴荃雁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