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村民捡两吨瓷片变旗袍等工艺品 自费开
废品堆里捡来的各种碎瓷片,在湖北襄阳村民王合脸等人的巧手下,变成了旗袍、战袍、画作、牌匾等一件件工艺品。他还租下一处民房,将其改建成古瓷艺术馆,免费供人参观。
30日上午,网走进王合脸的民间古瓷艺术馆,位于襄阳市樊城区东风路一处民房内。
20平米的平房里,摆满了各式瓷片,还有诸多以瓷片制成旗袍、战袍、画作、牌匾等工艺品。
“别小看这些碎瓷片,可件件藏有历史。”一见面,王合脸便向德国德国网炫耀他的瓷片“宝贝”。
2013年,正值襄阳樊城旧城改造,家住襄州区古驿镇王楼村的王合脸来到工地,他本打算捡些废品与钢筋,却意外捡回近两吨瓷片。其中,不少瓷片都年代久远。
碎瓷片不好展示,也不方便保存的观赏。久而久之,王合脸有了一个想法:把碎瓷片加工成工艺品。
他首先想到的是做一件可以穿在身上的瓷片旗袍,既美观又能体现历史文化。
起初,他想把瓷片钻孔一片片串起来,但经过几次尝试后,效果并不好,瓷片特别容易碎。钻孔不行,王合脸想到了用胶粘。于是他花钱找裁缝做了件旗袍,又买了个塑料模特。经过多次设计、选材、打磨、粘贴,2015年3月,一件青花瓷风格的瓷片旗袍终于成型了。
这件旗袍,王合脸总共用了1240片瓷器碎片。“就像平常穿衣服一样方便,文艺范十足,很多文化名人慕名前来试穿这件旗袍。”王合脸骄傲地说,曾经有人出价20万元购买这件旗袍,被他拒绝了。
2017年2月,王合脸再接再厉,又耗时7个月做成了另外一件旗袍。他说,每件旗袍都有讲究,第二件旗袍名叫“福禄寿喜”,因为选用的瓷片里包含蝙蝠、鹿、马等图案和囍字。
除了瓷片旗袍,王合脸另一件得意作品就是“古瓷将军战袍”。该战袍是用真牛皮和明清时期古瓷碗底九百五十六块粘贴而成,所用碗底图案有明代飞龙和青花以及元代晚期青花图案。其中还有明代早期制作工序非常复杂的金鱼图案三块,可供人试穿。
襄阳文化名人李治和说,明清时期,樊城九街十八巷瓷商云集,王合脸的这些瓷片工艺品,见证了襄阳老樊城的繁荣。
2016年起,王合脸租下附近一处民房,建成民间古瓷艺术馆,免费供人参观。
艺术馆创作团队主要有3人,都是因捡瓷片结缘。其中,胡杰曾做过报纸美术编辑,在艺术馆主要负责作品设计;王攀锋是名厨师,年轻有想法,主要负责作品构思;王合脸动手能力较强,亲手搞制作。几年来,他们设计,制作的瓷片工艺品上百件。
3人最大愿望就是找一个更大的场地,建一个高档瓷片展览馆,让更多人欣赏到他们的瓷片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