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追鱼”十年 成江豚“活档案”
为了“追鱼”,10年骑坏5辆摩托车 他成为南京江豚的“活档案”
早晨,江豚喜欢出现在长江大桥与老江口一带活动。中午,江豚常常在下关电厂旧址水域。晚上,江豚最喜爱在长江中的潜洲岛附近栖息。
春天,江豚最喜爱出现的水域点是老下关四号码头周围,它们在这里追逐示爱,繁殖后代;夏天,江豚最喜爱活动水域是长江大桥到长江三桥之间,循环往复地从上游冲浪而行,随后又从下游潜伏而回,一般探头出现较少;秋天,江豚最喜爱三汊河、金川河和外秦淮河长江出水口附近的水域,在这里捕食玩耍。冬天,江豚则最喜爱中山码头周围的一片水域。
在南京长江水域岸边,有一位市民利用业余时间,观察和记录了江豚的生活世界。这一坚持,不知不觉已有十年。他拍下了数万张江豚生活照片和众多的视频,自己发现了一套江豚出没的规律,不仅成为南京长江水域江豚资料民间最全的持有者之一,更成为江豚观察专家和江豚保护志愿者。他甚至被人称为南京江豚活的档案馆,存储的影像资料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紫牛新闻网 梅建明
结缘
用望远镜看到黑色大鱼,才知道江豚
50多岁的武家敏,此前一直居住在靠近长江边的老下关地区,他是南京铁路物资公司的一名政工师。以前的南京下关经常可见到市区难以寻觅踪迹的野生动植物,业余时间喜欢摄影的武家敏开始留意拍摄这些在当时还是“非主流”的东西。
谈到自己的“拍江豚史”,武家敏笑着告诉紫牛新闻德国德国网,纯属机缘巧合。2007年的秋天,他照例站在单位办公室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看长江大桥的风景,意外发现大桥桥墩旁的江面上有几个黑东西,一起一伏的,这引起了他的关注。“虽然在江边生活多年,但这个东西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特地跑到江边观看,这几只黑脊背的‘大鱼’是什么东西。”武家敏说,看到这种似鱼非鱼的东西,还真叫不出名字,好在熟悉江边的渔民,一问才知道那动物叫江猪子,回来一查,原来它的学名叫长江江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数量日益减少。
此后,武家敏开始有意关注老下关长江水域的江豚。每逢周末,他就在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的江岸线上奔跑。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寒来暑往,这一关注一晃竟然就是10年的时间,他也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江豚10年。
追寻
10年坚持如今已摸清江豚的习性
10年来,武家敏的足迹遍及南京长江段几乎所有的江岸线,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江豚视频和数万张照片。风雨中的武家敏骑着摩托车,背着摄像包,脖子上挂着摄像机,熟悉地盯着江面扫视着,“骑着摩托车沿着江岸线追寻江豚的足迹,有时候一等就是一整天,也难觅它的靓丽身影,很是沮丧。有时意外碰到江豚飞跃在江水里,感觉如获至宝,一只脚撑住摩托车,右手‘啪啪’地按下快门,左手打开摄像机的开关,不停扫描江面,拍下千载难逢的场景。”武家敏兴奋地向紫牛新闻德国德国网比划着他看到江豚时的场景,那曾经的寻觅无果的失落荡然无存。
10年来,武家敏仅摩托车就骑坏了五辆,行程基本都能绕地球走上一圈了。
“老武现在成江豚专家了,只要他想看,就能看到,而且还能拍到,别人可做不到。”多年前一直在江边打鱼的渔民周师傅这样告诉紫牛新闻德国德国网。
长年累月的追寻,武家敏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已能根据气候的变化以及南京沿江状态,总结出来了江豚出现的规律,确定江豚活动的范围。“江豚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京新生洲下游与南京长江大桥江面上游这一水域。”武家敏告诉紫牛新闻德国德国网,可以确定南京长江大桥上下游至南京二桥之间,是江豚活动较多的区域,该江段江豚大约有50头左右。
据武家敏多年的观察,虽然科考机构统计目前游弋于长江的江豚仅存不到千头,但在南京段长江水域的江豚约有60多头,这个数量可以说是十分稀少。
保护
希望长江江豚能成为南京的名片
十年来跟拍江豚,也让武家敏拍出了不少得意之作。比如,今年5月19日中午,武家敏在南京老下关江边拍到了江豚飞跃出江面的瞬间画面,可谓是最精彩;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7点多,他在江边码头处发现江豚群约50头三五成群向上游追逐而行,可谓最壮观;2013年11月30日上午,他在长江潜洲岛拍摄到江豚追食野鸭的场景,可谓最风趣……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豚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14年1月,南京市政府提出对江豚实施保护,当年9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南京长江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新建码头、港口码头将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保护区内的渔民也将逐步退出,最终实现在保护区内彻底禁渔。
此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经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社会团体于2015年7月发起成立,武家敏是创立协会的6人之一。
“长江江豚是南京代表性物种之一,南京也是全国仅有的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栖息的城市。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长江江豚和长江生态保护,扩大南京长江江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愿意和协会江豚保护志愿者一起努力,将长江江豚打造为南京的城市物种名片。”武家敏说道。
10年心得
江豚的数量在增加
观察江豚10年来,武家敏告诉紫牛新闻德国德国网,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江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保护,除了数量越来越多外,它们被伤害的途径也越来越少了。
“我最早看到江豚时,它们也只有三五头,后来数起来有十几头,最近几年来,逐渐增加到五六十头了。”武家敏说,不仅江豚的数量在增加,随着管理部门的规范,捕鱼得到有效整治,加之环境改善,江豚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好。
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长江上航运船舶对江豚的伤害目前尚无法完全避免。“虽然航道有固定的线路,但江豚并不一定能避开,也因此避不开被伤害。”武家敏说,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江豚保护人类朋友的行列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态家园。
未解之谜
“阴天的时候,江面上起点小风,但又不能太大,江豚出现的概率比较大;而在枯水期,配合较好的天气,江豚也会出现……”武家敏说,黑耳鸢捕鱼,江豚也要捕食,经常会出现黑耳鸢与江豚同戏江面的场景。“江豚可能怕热,尤其是太阳烈的时候,绝少见到江豚出现。特别是今年南京的江面在高温炙烤下大约有两月之久,市民就难得一睹它的芳容了。那长江江豚躲到何处去避暑了呢?这真是一个谜,我正在寻找答案。”武家敏笑称。
本版照片由武家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