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背街小巷的“古味”和“侨味”
“别看巷子不起眼,‘海南双壁’丘濬和海瑞就是我们邻居。”海口市琼山区金花横路居民陈兴仁请网走走小巷,感受真正的海口。
被称作“府城”的海口琼山区是古时琼州府所在地,金花村又是其中颇具“古味”的城中村,虽然已被众多高楼大厦包围,但像金花横路这样的34条小街巷仍将古村纵横串联。
海口像金花村一样的背街小巷有数千条,它们大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不过由于时代发展背街小巷逐渐被遗忘,其由城市中心沦为边角地带,深受环境脏乱困扰。
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的银山楼小巷,紧邻昔日城市地标“五层楼”,这里周边小街巷交叉纵横,是众多华侨心中留恋的“老海口”。
随着城市发展,过去的鼎沸声还在,但城市中心却逐渐远离。“每天巷子里摆摊乱糟糟,路上只容下两个人并排,还要留意脚下垃圾污水。”在此卖了30年糖水甜食的何玉妹说,小巷居民都曾感到城市发展中的失落感。
如何让背街小巷分享到城市发展的红利,成为海口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15年海口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双创”工作,着力补齐城建短板,解决民生问题,其中就包括对背街小巷进行专项整治。
海口“双创”工作指挥部项目保障组副组长钟钜介绍,海口背街小巷各有特色,如骑楼街区以南洋文化为代表,府城街区以历史文化为特色,海甸街道则体现了海口渔民“牧渔耕海”的历史。海口市定下改造背街小巷的原则:结合历史文化底蕴,技术标准统一,风格各有特色。
海口市琼山区住建局招标办主任吴多星说,金花村的改造结合“一里出三贤”的历史,按照明清民居样式设计,在广泛征求意见后,通过平整道路、规整管线等工程措施和立面整改、历史风貌构建等细节刻画,尽可能还原古村的质感。
在中山街道的得胜沙、居仁坊等社区的背街小巷,除街道绿化、外立面美化外,“侨”元素被很好利用在改造中。一幅幅墙壁面将海口从开埠到下南洋、返乡置业的历史娓娓道来,何家大院、大亚旅馆等老有代表性的华侨建筑也有全面介绍。
钟钜介绍,两年来海口市已完成2434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另有169条正在改造中。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的评估中,2015年和2016年群众满意率分别为95.07%和97.05%。
如今的金花村,复古的青石板路和墙上历史壁画在讲述着600年古村的昔日风情。在此生活一辈子的陈兴仁说,他会向孙子介绍历史名人丘濬和海瑞的故事,“有人问我家居处,朱桔金花满下田”。
而在银山楼小巷,华侨何先生每次归来都会发现新变化,“路面铺上新砖更干净整洁,巷子更有秩序,修旧如旧,仿佛回到祖辈的闯海时代。”(中新社德国德国网 王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