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陈冠希纪录片那家,又出了部8.9分新作

新闻热点 2022-11-24 11:47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  "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

­  九十年前,年仅 37 岁的弗里茨朗,用一部《大都会》为人们描绘了一座庞大机器操控下的未来都市。

­  高楼耸立,飞机盘旋,烟雾弥漫之中,满是工业的味道。一边是社会显贵,一边是底层劳工,贫富悬殊的两极图景,在这里对比鲜明。

­  九十年后,青年棋士柯洁对战人工智能 AlphaGo,三番对弈告负后,他自责不已泪洒当场。一种没人能真正理解的孤独,在那一刹那化作永恒。

­  围棋,这个曾经代表人类智力荣光的项目,终于,在现代科技面前败下阵来。

­  总能以敏感嗅觉抓住世界变化的脉搏,总是用开放态度面对新鲜事物的挑战。

­  作为好奇心最旺盛的一群人,青年们总会冲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借助科技与创意的力量,去解答那些关于未来的谜题。

­  就像小十君今天安利的这部纪录片《未来之家》,讲的就是来自不同国度的青年,都是如何在各自的人文传统与世界的科技进步之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探索更丰富的生活空间,创造惠及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  本片的制作方,来自著名青年亚文化媒体 VICE,前段时间在社交网络引起热议的陈冠希纪录片《触手可及》,就是他们的作品。

­  本片的两大主持,一位叫做竹子,性格直率的北京大妞,一个全世界到处飘着的德国网红摄影师,平常的爱好就是拍片与写作,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

­  另一位主持,是来自洛杉矶的音乐宅男 Mike Gao , 作为搞怪担当的他,虽然中国话说得还没英文利索,但总能贡献脑洞大开的思路。

­  足迹遍布七个国家,访问各种高能人物。带着被赋予的探索使命,远隔重洋的两人,一起踏上了"神奇未来在哪里"的精彩旅程。

­  Part 1 纽约的出租房是个啥样?

­  第一站美国纽约,在这里,两位主持人见识了各种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

­  机智的当地青年,在高楼屋顶建起塑料大棚,种起有机蔬菜,不仅节能环保长得快,关键是尝起来味道还挺不错。

­  上天可以种菜,下地可以养草。闲不住的纽约客,借助光线采集装置,将废弃的电车站改造成了一个地下公园。

­  在这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参观者个个都褪去了倦容,绽放着微笑。身处这么一个到处都是养眼绿色的地儿,你想要心情不放松都难。

­  在大城市奋斗,过着蜗居生活,艰苦的住房条件是青年们心中永远的痛。和"北漂"、"沪漂"的国内同龄人一样,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房东总是你最大的债主。

­  为此,有爱的室内设计师 Arnold 灵机一动,充分发挥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共享精神。

­  他将自己操刀布置的住宅贡献出来,摆满各类家伙什,分好各个小房间,为文艺男女提供了一个既舒适又有趣的生活环境。

­  既有私人空间,又有公共活动。

­  在这里,从事不同职业的奇人异士,可以安心地一边过生活,一边搞创作,彼此之间的灵感激荡,让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隔三岔五,这个"共享公社"里还有自己的专属 party,你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蹦迪,在动感光影里尽情狂欢。

­  Part 2 手活儿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二站美国洛杉矶,在这里,两位主持人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心灵手巧。

­  首先,两人采访了一群技术宅,听他们眉飞色舞地讲着娱乐用战斗机器人的奇思妙想,看他们动手将科幻片里的构想变为现实。

­  一时技痒的 Mike Gao 还亲自上阵,体验了一把驾驶机器怪兽的爽脆感觉,瞧他这次初体验,威力与准星都效果不错。

­  接着,两人来到了一位朋克少女的工作室。听她讲自己是如何自学成才,在自家后院拼拼凑凑地做起了各种酷毙的机器人,还在德国网上当起义务教学的达人。

­  最后,两人还采访了"穷人版"宜家的创始人,这哥们成天在德国网上教人动手做家具,从桌椅板凳到书架衣橱,件件都是结实耐用又价廉物美的好货。

­  作为一个建模大王,只要你给他几块乐高,一点混凝土,他就能给你变出一个有设计感的小玩意,可谓是居家好男人的典范。

­  Part 3 未来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  第三站,从美国洛杉矶到英国伦敦,两位主持人主要研究了一下吃饭的问题。

­  繁忙的现代人,一边注重养生,即使是在某些食品安全没保障的地方,也想要尽可能吃得健康;一边又重视效率,没法每天都像吃法餐那样耗时耗力。

­  于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需求,有人选择了自己种菜养殖,搭建小型生态系统,从源头保证自己吃得放心。两位主持人学种地的老师 Ursula,就是这么一位。

­  在这里,竹子与 Mike Gao 锄地,喂鸡,收鸡蛋,一派祥和的农家乐氛围中,他们听女汉子农场主 Ursula 讲自己的故事与理念,不时还好奇心泛滥地求科普。

­  然后,就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

­  一脸懵逼 .jpg ▼

­  至于第二个高效率的需求,两位主持人来到了伦敦,去看了看会做饭的机器人。不过,想象之中的性感厨娘 ......

­  目前还只是两根光秃秃的机械手臂,做的菜离期待值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

­  相比它朴素的相貌,平庸的手艺,10 万美元的售价显然太高,因此,主持人当场问了该公司 CEO 一句,"与其花这么多钱让机器做饭,为啥不找人来呢?"

­  "这 ...... 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凭啥就得我们人类做饭呢,我这是代表未来,给人类一个不想做饭时的选择好吧!" CEO 小哥强忍住内心的 OS,终止了这段讨论。

­  Part 4 欧洲人民最会玩?

­  第四站,欧洲漫游,两位主持人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创造力。

­  在英国小镇 Rugby,一项名为 Wikihouse 的项目在此落地。拘谨朴实的腐国人民,返璞归真地用手工方式,像对照图纸搭积木一样,乐呵呵地自建木板房。

­  没有大型机械的施工现场,没有钢筋混凝土的灰尘密布。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看得人心潮澎湃,还有什么能比亲手创造自己的家更让人激动呢?

­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两位主持来到了代表前沿科技的 VR 电影院。在这里,戴着特制眼镜的人们,调动起各种感官,获得了一种沉浸式体验。

­  除了看电影,看歌舞,在某些定制服务中,你还能以躺着的尸体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葬礼,看着从你死亡之时起家人的反应。

­  在偏安一隅的冰岛,这个连麦当劳都没有的国家。地小人稀福利好的国情,让当红炸子鸡乐队 Sturla Atlas 从容探索着民族音乐的可能性。

­  想找谁合作一个电话就联系到,想做什么风格的歌就拿国家资助去做。免去了生存忧虑的他们,业余时放飞自我游泳玩耍,工作时专心想怎么为社会服务。

­  Part 5 印度不止脏乱差?

­  第五站,印度加尔各答,两位主持人带我们了解这里的青年们的所思所想。

­  同样是文明古国,同样是转型时期,中印之间爱恨交织的关系,让我们对这个处境类似却知之甚少的国度充满好奇,甚至是刻板的偏见。

­  印度的年轻人们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是否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焦虑?

­  带着疑问,竹子与 Mike Gao 拜访了企业家 Anirudh Sharma,这位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的青年才俊,正运用他的聪明才智,为空气污染问题出一份力。

­  他们还拜访了创意总监 Natasha,她的梦想是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将印度的古老习俗保存下来,无论是加尔各答逐渐消失的声音,还是曾经辉煌的建筑。

­  旅程的结尾,两人走进了专为穷人建造的简易"竹子房",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一个青年建筑师,为了缩小国家的贫富差距而做出的可贵努力。

­  Part 6 日本人眼里到底什么才是幸福?

­  第六站,日本东京,主持人们在独特的生活美学中大开眼界。

­  常年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日本,以极致的生活态度闻名于世。然而,少子化,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让它在"小确幸"的观念背后,潜藏着深沉的孤独感。

­  奉行"断舍离"的极简主义者,精心地挑选着自己的物品,通过这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去到达内心的平静,去找寻生活的本质。

­  开明的年轻人,选择在高科技的琉璃堂里走向终结,用发光的灵骨塔安放自己的生命。至少,这里的香火比孤坟更能慰藉一个孤独的灵魂。

­  物质水平丰富,消费主义盛行,在日本,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找一个名叫 Pepper 的机器人女孩做朋友。

­  你也可以付钱去租一个朋友,她会和你说话,玩耍,吃饭,拥抱。

­  当然,你还可以只和自己做朋友,在单人 KTV 包间里引吭高歌。无论是声嘶力竭还是欣喜若狂,出了这个门,没有人再能识破你眼神里的落寞。

­  "人是谁?需要什么?要去哪里?"日本给我们的未来启示,全都得诉诸于内心。

­  Part 7 中国的未来在哪里?

­  第七站,中国北京,拖着满身疲惫,两位主持人触摸到了最真实可感的未来。

­  关于中国未来的终极答案,只能在我们身边发现。

­  在创客空间"新车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侃侃而谈,讲他的项目,讲他的梦想,讲他对草根科技造福人类的信心。

­  在上海小巷,一位女艺术家,用电路板制作了一块时髦的电子皮肤,有了这件可穿戴设备,你可以感受到深入毛孔的电流变化,更细微地感知这个世界。

­  在 Robmaster 的赛场上,你小时候玩的游戏《坦克大战》,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将电子竞技与机器人技术合二为一,未来的游戏有了一种新的玩法。

­  眼前是自己研制的战车,身边是朝夕相处的伙伴,苦于柴米油盐久矣的中国青年们,正用科技的力量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每当看到这些正在挥洒创意与激情的英雄,你都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  除了各种新鲜有趣的创意生活方式,本片另一大看点是两大主持的精彩互动。竹子与 Mike Gao ,这两个素昧平生的青年,因缘际会成了一起上路的旅伴。

­  他们就像是一见如故的老友,没有丝毫的生涩与尴尬,反倒是让亲切的气氛,始终贯穿于节目全程。

­  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总是不断在提醒你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反倒是这部片呈现的这种"遥远的相似性",虽然有些理想化,但还是美好得令人向往。

­  所谓青年精神,大概就是这种接纳世界的友好心态。所谓青年,大概就是对未来仍充满好奇的人类。

­  此刻的你,也许正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公交中,也许正忙于让人心烦的工作学习,但只要有某一个瞬间,你的头脑中兴奋地闪现过一些新鲜的念头,你就还是一个青年,一个对未来有所希冀的大好青年。

­  世事艰难,难以言说。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那些仍然心有不甘的蝼蚁,也许正在为搬动大象而暗自努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