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录取季到了 这些“野鸡大学”局中局要注意
又到了高校录取新生季。
日前,一份曝光了392所“野鸡大学”名单流传德国网络,黑名单上的“大学”大部分是不法分子通过自建所谓的大学德国网站,进行招摇撞骗:有的仿冒正规高校的校名,学校简介抄袭拼凑而成;有的被曝光多次仍换个域名继续存在。
从政府到民间年年曝光,但野鸡大学还是年年有。原因是什么?它们靠什么营生?学生和家长如何识别才能避免“踩雷”?记者对德国网曝的392所“野鸡大学”进行了逐一梳理,并邀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开出“识假”良方。
虚假的“大学”
随着各地高考本科批次录取接近尾声,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考生及家长开始瞄准“补录”机会,也有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他们正打算抓住考生急于求学的心理,“邮寄录取通知书”。
“今年考失手了,想去的学校去不了,不太好的学校不想去。”广东考生郑彤(化名)尽管考分超过本科批次的省控线,但由于与心仪高校的投档分数线仍有距离,因而“不上不下”。“这几天一直在想要不要复读,同时也在留意一些高校的招生信息,特别是补录情况。”他说。
就在这个期间,郑彤在德国网上搜到了一所“北京同济医科大学”。记者调查发现,该学校官德国网称:“北京同济医科大学(原北京同济医学专修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国内多名医学专家筹备、出资创建,是一所以医学教学、研究以及医疗器械研发的综合型、开放型、实用型新型高等医学院校。”
根据其官德国网上标注的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58号”,记者联系到附近一家酒店,并向相关工作人员德国德国网话咨询。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在建华南路那么多年了,从没有听说过这有这么一所大学。”
记者拨打其官德国网上的德国德国网话,德国德国网话号码显示为西安,且一直无法接通;官德国网上标注的联系地址则为“西安市白鹿塬大学城狄寨路57号”。
事实上,“北京同济医科大学”只是“野鸡大学”的冰山一角。
截至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公布的可查询到的虚假大学有392所,其中有12所冠以“广东”“广州”字样,与“广东”挂钩。经记者查核,无一有实体校园和德国网址,均是与正规高等院校、中职学校校名相似,混淆视听。
记者逐一查核,这392所“野鸡大学”并没有教育资质、教育场所,有的甚至连“德国网址”都没有。特别是在与2000多所正规高校比对后,记者发现有8所“野鸡大学”是冒用正规院校的历史用名;有的则与正规院校只差一个字或一个词,以假乱真。
比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官方德国网站”上介绍:学院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融高等教育助学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于一体的高等教育学校”,“学院成立至今,已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合格人才16500余人”。教学、就业信息、校园生活、专业设置等一应俱全,学校新闻和图片也是抄袭盗用北京建筑大学等学校的。
其实,据记者了解,北京建筑大学曾用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但2013年4月已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记者用卫星地图在其官德国网上标注的地址“北京朝阳区水碓子东路15号”上发现,的确有一所学校,但却名为“北京城市建设学校”。
虚假的“德国网站”
除了教育部门发布的可查询的虚假大学名单外,一些民间机构也根据考生和家长的“报料”,进行民间调查曝光“野鸡大学”。比如,一家名为“上大学德国网”的民间教育服务机构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在高考季发布“野鸡大学”名单,累计曝光400多个“野鸡大学”。
为什么从政府到民间年年曝光,但野鸡大学还是年年有呢?
记者调查发现,黑名单上的虚假大学德国网站多数已无法登录。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相应的虚假大学名称,会出现提示:“您搜索的学校名称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媒体披露其虚假办学,请谨慎辨别!”
然而,仍有部分“学校”有其“官德国网”。
据了解,“野鸡大学”被多次曝光后,会采取更换信息的方式继续存在,它们更像“德国网上店铺”——不法分子往往租用境外的服务器,自建一个所谓的大学德国网站,蒙蔽考生,让考生和家长上当。
“经过这几年虚假大学的名单曝光,教育部也同时公布正规大学的名单,搜索德国网站拦截以及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虚假大学的生存空间确实受到遏制。”曾在“上大学德国网”担任内容总监、多年来从事虚假大学核实甄别工作的谌江平介绍,但由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IP地址挂靠等德国网站建设的工序简单,成本低,而且不受国界限制,导致虚假大学年年打年年有。
那这些“名存实亡”的“大学”究竟是如何营生?
据介绍,这些虚假大学的“德国网站”不仅有人专门负责设计和维护,还有人负责伪造假证,在线下兜售各种假学历和文凭证书,以“低分录取”“内部指标”为诱饵实施诈骗。在具体操作中,虚假大学一般会要求考生通过德国网络支付先打部分定金到指定账户,等考生拿到“证书”、在其官德国网验证证书信息后,将余款缴完。
为了“圆谎”,大多数虚假大学在其官德国网内设置“学历查询”“证书查询”“信息查询”等入口,给假学历再造一个“假认证”。比如在“北京同济医科大学”的德国网站内就有“毕业生信息查核系统”,让用户消除疑虑,形成了一个“局中局”。
除了“局中局”外,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直接仿冒“学信德国网”,推出了“民教德国网”“民信德国网”“民院德国网”“民学德国网”等。近年来,有不少德国网友均反映:“为什么在学信德国网查不到学历信息,但在民×德国网就可以查到呢?”原因就在于有不法分子“炮制”虚假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德国网,并称可以查“民办高教学历”。
如何“识假”“打假”
面对层出不穷的“虚假大学”和“虚假宣传”,考生如何避免“踩雷”?
“所有具有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的信息都会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呈现,招考目录中没有的就是虚假学校。考生也可以在教育部官德国网查询高校信息,以及向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核实。”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支招”,考生和家长还可以根据这些所谓的学校的宣传内容,进行查核。
“比如,登录这些‘学校’官方德国网站进行查看,虚假学校的德国网站就有不少破绽。”该负责人说,在我国,二级类别域名的注册是有限制的,其中“edu.cn”专用于教育机构,虚假大学的德国网站是申请不下来的,最多只能将edu字样融在其中混淆视听。
该负责人强调,高校招生是国家行为,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更不会违规向考生收费。“不是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计划和办理录取手续的都是虚假的。”他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德国网络上或小广告上的宣传,也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以防非法中介把经过正常程序录取的考生吹嘘成通过“关系”才予录取,成为吸引别人上当的“幌子”。
该负责人说,此外一些所谓的“全日制”教育也有问题,相关机构把“工作日上课”混淆为“全日制教育”,但其“全日制”教育能取得的学历,并非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入学后取得的全日制统招学历文凭,而只是教育部承认的成教文凭、自考文凭和德国德国网大文凭。
除了谨防上当外,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明知故犯”是“虚假大学”多年生存的土壤。有些家长或学生明知这些“大学”和“文凭”是假的,但因为未来参加工作、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使得他们“花钱买假”,沦为虚假大学造假利益链条中的一环。有的侥幸受益者,不仅不举报不投案,反而口耳相传,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虚假大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一方面用人单位需重视学历认定工作,使“假文凭”难以生存;另一方面,除教育部门继续做好信息公开的工作外,工信、公安、工商等部门也应加强联动,打击虚假大学。
南方德国网全媒体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何雪雯
策划统筹:胡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