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是谁发明的?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浑天仪是古代一种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最早是由西汉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发明的,后来经过张衡的改进使之成为观测天象最好的仪器,浑天仪的使用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对准测量的星星,根据指示的刻度就可以算出天体的赤纬,这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天文仪器之一了,对中国科技史影响也是非常大。
浑天仪是谁发明的?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天仪发明者是阆中人落下闳,后又被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改进,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是明朝时期,位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天仪的结构组成: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从汉代到北宋浑仪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北宋的沈括取消白道环、改变一些环的位置。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环,并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
浑天仪怎么用?
浑仪从外到里可以分成三层,里面两层可以转,最内层有一个窥管,可以南北方向移动。整个浑仪的轴指向北天极,也就是与地球自转轴平行。使用时,将窥管对准想要测量的星星,窥管是空心的,指向星星的时候就可以穿过洞看到星星。最内层有刻度,通过窥管指示的刻度,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纬,反应天体在南北方向的位置。
同时,将第二层与最外层按照一定规律对齐,然后最内层在倒数第二层上,在赤道环上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经,在黄道环上就可以读出黄经。这两个量反应东西方向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浑仪上体现了常用的天文坐标。最外层,地平圈和子午圈,是地平坐标;中间,天赤道,二分圈,二至圈,是赤道坐标,黄道,是黄道坐标。
浑天仪有什么作用?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和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耿寿晶等人创造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漏水转浑天仪,这种浑天仪于顺永建五年前创制,是早期的浑天仪。利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几乎全部表示出来,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而在此基础上,经过后人的改进制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钟,在中国科技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