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再遭劫难:八旗兵与土匪趁乱洗劫
自《马关条约》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于8月16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于前一天仓皇逃走,北京再一次落入外国入侵者的手里。圆明园也就是在这一年再一次惨遭洗劫。
1894年,清zheng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新兴的日本帝国签订了1840年以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侵占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外矛盾迅速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局势下,19世纪的最后五年间,义和团迅速发展,并于1900年控制了京津地区。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意在中国大地上驱逐外来势力,恢复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在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后,各国以保护公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以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为中心,与义和团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战。为了解救在京被困的西方外交官与教会信众、各国侨民,英、法、德、俄、奥、意、日、美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网络配图
拆园最烈者为八旗兵
1900年的入侵者比1860年的人数更多而且更为凶残。他们又一次展开抢掠和纵火,范围更广,持续更久。抢掠的地点包括有钱人和满洲贵族的家,掠夺者不仅仅是军队,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亦参与其中。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抢掠现场看到,那些掠夺者的争抢场面只能用“暴动”来形容,许多中国俘虏遭到残暴的虐待和无情的枪杀。当时一位美国作家感觉“这些中国人遭受的对待就像罗马暴君尼禄在位时期的基督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战争发动的一年前,这八国列强全都加入了1899年的海牙公约,明文禁止战时抢夺和恣意杀戮。
这一时期,新建成的颐和园和残破的圆明园也遭到了摧残。八国联军入京后,董福祥率战败的甘军北逃出京,德国马步队追击董军直至南口,此时董军已逃至怀来,德军追赶不及而返。德军bu队一部分驻朗润园,英军驻颐和园,意军驻玉泉山。当冬天来临时,盘踞朗润园的德国侵略兵,窜到正觉寺拆走大殿的门窗当柴烧,砍坏佛像的鼻子,抢走寺内珍存的大量西藏进贡的锦边彩画佛像及青铜梵文大钟。与1860年的浩劫有着同样的丑行,入侵者为了分赃而成立了一个奖金委员会,并在英国的使馆举行拍卖会。
但也有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经进入圆明园进行劫掠,在这一时期真正让圆明园遭受劫难的是当时清zheng府驻守西郊的八旗兵、太监以及地痞流氓。据王威所着《圆明园》一书记载:“城外的驻军与恶霸们活动得更凶,他们乘机大肆洗劫西郊各园的陈设,圆明园也不例外。他们将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一齐拆下来出卖,连砖瓦、石料都不肯放过。”
外国军队撤离时,京城暂时处于无zheng府状态,驻守西郊的散兵游勇、太监以及恶霸蜂拥闯进圆明园,再次劫掠院内陈设,大肆拆毁园内的殿堂、亭榭,盗运园内的砖瓦、木料等。其最甚者为本地土着的各旗营,曾经调驻城内,此时却都逃出城来。他们手中操着斜五排快枪,回到家中化兵为匪,自由结合,聚众大拆圆明园宫殿、砍伐树木。只一个月时间,整个圆明园内的树木及原来残存之建筑荡然无存。圆明园的西路毁于精捷营,北路毁于河北黄营,长春园毁于白旗大小营,其拆园最烈者为厢白旗小营与精捷营的八大恶棍首领。
网络配图
守园太监与拆匪激烈枪战
长春园中环形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园坛上的一座金碧辉煌、宏伟高大的建筑,由于船只被焚,无船可渡,在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光绪年间,慈禧还专门到此游幸,因此修葺一新,并由湖西岸上之“榴香渚”方亭至此添修长木板桥一道,桥侧安装红色栏杆。由于八旗拆匪扬言要拆此处,该处太监首领杨四率领四名太监,园户头目周德海也率领园户十名,日夜共同驻守。精捷营正白、正黄两旗头目扬言将于九月初七夜拆“海岳开襟”。于是杨四、周德海等人将木桥拆毁一段,堆积树枝与沙袋,修成工事,又从熙春园请来六名枪手,帮助防守,其他太监与园役也架上大抬杆枪埋伏在沙袋后面。当天夜里,近百名旗民,携带斧锯绳杠由西岸上木桥,发现桥被拆断,八大匪首喊话,责令杨四、周德海搭上桥板,否则如攻上去难逃一死。周德海一声令下,众枪齐发,当场击毙10余人,落水六七人,拆匪被迫退回西岸逃走。
至10月初,“海岳开襟”仍十分完整。后来,守方意见不一,又恐天寒结冰,无法防守,更怕敌方拆匪的报复,于是,守方人员纷纷辞职回原籍。此消息被厢白旗小营知道,该旗匪头目,常作绑票勒赎的勾当,他们已从圆明园中掠到不少财物,现在知道周、杨二人撤出,便于10月14日率60名旗民,将“海岳开襟”全部占领,撬开大量陈设箱子,将珠宝奇珍一夜抢光。硬木桌椅一类的笨重之物,又抢运了三昼夜。最后将殿宇柱子锯断,用马车运走可使用的木材,砍掉园内巨大的松树和柏树来卖钱。事实上,这种肆意的破坏让圆明园内的殿堂楼阁完全消失,那些被偷来的木材,从柱子到窗框全都拿到附近的清河镇,堆积成一座“小山”,等着变卖。即使从园内拿走的小木片和树枝都可以在市集上找到,并被人当做烧火的木柴来使用。至此,一组水中楼阁建筑群,便只剩下废墟。另外还有全部铜铸品,也是在这时被洗劫的。
万春园的西南角,有东庙和西庙,二庙相连。东庙为“敕建河神庙”,祭祀本园的河神,西庙为“惠济祠”,祭祀运河龙神。两庙前各有两根旗杆,周围有黄柏林木数百株。这两座庙与大片柏林,在1860年之役中免于火劫,保存相当完整。事后,每年二月初九与八月初四春秋大祭,均由河工大臣与圆明园总管致祭。在这次庚子劫难中,旗民蜂拥而至准备拆除发财,他们甚至为“争拆”发生冲突,进行了枪战,双方各死十余人。后经中人调停,改为合作共同拆售,售出之价由双方平分。至此二庙与大片柏林均夷为平地。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也是英法联军毁园时的幸存者,其位置在“鉴碧亭”的北岸,入内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东边还有“蔚藻堂”,为南向5间,建于太湖石的高台上,也都在这次被毁。
网络配图
清廷无力执掌圆明园
圆明三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洗劫之后,一直还是作为皇家的禁园,由老太监守园看护。对圆明园一直念念不忘的慈禧太后,在她即将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前夕,1901年8月28日在西安颁发了一道懿旨:命令正与各国公使谈判的全权大臣奕匡,在议订和约,将颐和园、圆明园一带收回清廷后,要派得力官兵小心守护,“毋稍疏虞”。
但是,动乱后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清廷的财务压力。1904年,清朝zheng府正式下令裁减圆明园部分官员,撤销圆明园的总管机构,使圆明园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尽管圆明园到1909年时仍然有16718人之多,“但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园户的成员,包括妇女和孩童,而对圆明园来说,他们是破坏者而非保护者。
这一次动乱后,圆明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园内一些地方已变成芦苇连片,麦垅相望,如同田野一般,一些桥涵被破坏已部分不能度跨。除园墙、万春园宫门、正觉寺等极少处圆明园遗址原真性的景区外,其余皆已失去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罪行的真实物证。到1911年,清zheng府为把废园管理起来,决定将它附属于颐和园,由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等进行管理。